福州三坊七巷有哪些历史故事?
简介:
“三坊七巷”发端于晋代,完善于唐五代,形成于洛城、王、唐。罗城南部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和贵族居住在北部,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居住在南部。同时强调中轴线对称,南面中轴线两侧分段围栏。这些居民成为巷弄的开端,也就是形成今天的三巷七巷。位于市中心,是南后街两侧由北向南排列的十条小巷的总称。东临八一七北路,西接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接吉皮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间。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广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朗关巷、安民巷、黄翔巷、钟楼巷、公巷和鸡皮巷。
历史故事:
光禄坊有近代著名小说翻译家林纾的故居,作家郁达夫在福州居住时曾在此居住。
杨桥巷是七条巷子中最北的一条,里面有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作家谢冰心小时候也曾在这里住过。
郎官巷,位于杨桥巷以南,是宋代已有的一条巷。据清代荣成考古中记载,宋代刘涛曾在此居住,后代世代为郎官,故名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故居也坐落在弄堂里。
塔巷在朗关巷南,荣成考古记载:“今胡塔巷,国在福建时,建于此。”巷子里的老经小坊,代表着明朝唯一的孝道。当时流传一句诗:“三年流水似君子,顺理成章孝。”昨夜明月照三山,不知露珠洒你。" ;
黄翔之所以叫黄翔,是因为西晋永嘉南渡时,固始人黄元芳在此定居。这是一个学者聚集的地方。清代林知春、学者陈寿祺、学者梁章钜都曾在黄翔居住。;
安民巷,相传唐末黄巢入闽时,安民告示在巷内广为散发,故名安民巷;
吉皮巷。传说宋代时,高中状元郑行知一身金衣回乡,巷中居民因有侮辱他的行为,很快避开他,故称之为“急避巷”,后以谐音改名为今天的急避巷;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也是它的主要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