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东西是古人发明的,用竹子做的?

中国的商朝已经知道了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一种用途就是用作竹简,即在竹片(有时用木屑)上书写文字,然后用绳子串起来形成“书”,汉字“书”由此而来。简牍为我们保存了大量东汉以前的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论语》等,都是写在简牍上的。殷商时期,用简牍书写的书籍称为“竹书”,用简牍书写的书信称为“竹报”。竹笔的发明也是文化史上开拓性的一页。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玉牌和陶器上都有朱墨的毛笔书法。湖北曾侯乙墓和天峨春秋战国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证据,利用竹子的另一大成就是造纸。早在公元9世纪,中国就开始用竹子造纸,比欧洲早约1000年。当然,竹纸的大发展还是在这之后。关于用竹子造纸,在明朝的《天工开物》中有详细的记载,并附有一张竹纸制造图。用竹子造纸标志着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其实在竹纸出现之前,造纸工具离不开竹子。从简牍的出现到竹纸的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保存人类的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中国古代对竹子的利用有很多方面。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制作了一种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橘”,以及一种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翻车”。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最初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时期的抛石机,宋代的火药箭和竹筒火枪。

从汉字中的竹字分析,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利用竹子的历史。古人把这种植物称为“不刚不柔,不草不木,小而空,大同小异”的竹子。从形态学上理解,竹子被加工成物品,竹简文字来源于“竹”字。随着人类对竹子认识的不断提高,竹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竹简字必然会增多。中国《辞海》(1979版)共收录了209个竹简字,如笔、书、简、文、筷、笼、笛、笙等。历代各种字典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朱宝平安”、“没落的竹子”、“青梅竹马”、“日上三竿”等成语也包含了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这些竹简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一方面反映了竹子越来越被人类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它们反映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竹子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