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故事?
1935、11月,赵一曼领导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让团长带领部队突围,她担任掩护,左手腕中弹受伤。她藏在村子里,被敌人发现了。她起来战斗时,左大腿骨被子弹刺穿,因失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带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察局,受到处罚后,几次昏迷,依然不屈。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侵华日军担心她死时得不到口供,把她送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监护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警察董贤勋和医院的女护士韩永义都被她的勇敢所感动,听了她的抗日救国宣传,决定加入抗联队伍。在他们的帮助下,她于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1936,向抗日游击区进发。
伪骑警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他们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却只是怒斥敌人:“你可以把整个村子变成瓦砾,把人剁成烂泥,但你不能摧毁* * *产生党员的信念!”
赵一曼被捕送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洲国警察局长立即对她进行了审讯。此时,她伤口流出的血已经湿透了棉衣,她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侵华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间谍恼羞成怒,就用竹签穿过她的指甲,用鞭子戳赵一曼的伤口,几次使她昏迷不醒。侵华日军把她送到医院,伤势只是一点点。侵华日军又一次在病床前审问她。赵一曼依然顽固不化,日寇对她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又破了,她又昏迷了。医护人员甚至看守她的警察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琅琊山五侠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战役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5位八路军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团1军分区7连6班班长,副班长马宝玉,党员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兵力,对隶属于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了毁灭性的“扫荡”。9月25日,约3500名日伪军围攻易县西南的琅琊山地区,企图歼灭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1军分区某部7连奉命掩护转移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撤离完成后,包括6班的马宝玉在内的5名士兵被留下来担任警卫,阻止和掩护全连的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英勇反击,击退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阵亡90余人。第二天,为了不让日伪发现连队转移方向,打了起来,撤退了,带领日伪到了琅琊山七排坨山顶。日伪军误以为咬了八路军主力,于是发动猛攻。这五名士兵面对危险勇敢地战斗。子弹用尽后,他们用石头还击,一直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销毁枪支,义无反顾地跳下几十尺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英勇就义;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三位烈士“荣誉模范”称号,批准胡德林、胡福才入党。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授予通令状,并被授予“勇敢和坚韧”勋章。宋学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制片人党。为了纪念和表彰五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七排坨山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纪念碑”。1959年5月重修,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革命军人要有精神,宁死不屈是赵岩英雄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去世。葛振林(1981)7月离岗休养,退休时为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原副主任,2005年3月去世。
黄继光的故事。
1952 10,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该营在与美军和南朝鲜军领导的“联合国军”激战四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攻占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连续攻占三个阵地后,被零号阵地封锁,连续三次爆炸无效。天快亮了,如果不能迅速摧毁敌人的中央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会耽误整架战机。危急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承担爆破任务。他在决议中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争当功臣,努力入党。”他立即被任命为六班的班长。他带领两个战友英勇机智地连续摧毁了几个敌人的掩体。这时,黄继光、吴三阳和小冲了过来。他们三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毁了三个小碉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碉堡。这时,吴三阳死了,小邓亮受了重伤,生命垂危。指导员看到在敌人照明弹的照射下,只有黄继光一个人在运动中受伤,就赶紧爬过去,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掩体前,然后挣扎着扔出一颗手榴弹。没想到的是,这个地堡非常坚固,手榴弹爆炸后只有地堡的一个小角落坍塌了。敌人的机枪仍在喷火。面对敌人猛烈的射击,他无所畏惧,忍着疼痛,迅速逼近敌人的中央火力点,连投数枚手榴弹,敌人的机枪突然停止了射击。部队进攻时,堡垒里残存的机枪突然疯狂扫射,进攻力量再次受阻。此时他身上多处受伤,弹药耗尽。为了打赢这场战斗,他顽强地爬到了防空洞。当他靠近碉堡穿孔时,突然跳了起来,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火的枪眼,壮烈牺牲。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鼓舞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歼灭守军两个营。
战友们赶到“零”位,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体还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手还紧紧抓着身边的麻袋,宽阔的胸膛紧紧挡住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经断了,七处重伤,背后有一条长长的血印。牺牲后,黄继光全身伤口没流血,碉堡前也没血——血在路上跑出来!可想而知,在最后时刻,黄继光以坚强的毅力爬到了敌人碉堡前,拖着重伤的身体,又一次跳了起来。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1939是抗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伤亡惨重。曾经在杨靖宇身边当过警卫兵的黄胜发老人回忆说:“当时天气冷,我们的棉衣不平整,有的战友还冻伤了。但是敌军越多。
收藏越密,‘讨伐’越频繁。就在杨司令等人召集各军首长开会解决棉衣问题时,被岸田文雄率领的日伪军包围在那尔洪东北岔口地区,敌军4万余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食物弹药。在我们面前,敌人是满山遍野。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员带领我们300多人从正面吸引敌人,机枪连开道,撕开一道口子。“然而,当我们突破南博子,到达五金顶子时,敌人已集结更多兵力,我们甩了一个又遇到一个,很难获得休整的机会。在雪地里行军时,我的裤子总是湿的。冷风一吹,我冻成冰甲。很难弯,也不知道有多重。很难走。鞋子都磨破了,我们只好剪下几根软软的榆树条,从头到尾拧成一根绳子,把鞋子绑在脚上。衣服,都被树枝撕破了,正在开花,浓霜日夜挂。一切又白又冷。”这时候,需要多大的火力啊!生一堆火,烤好,把冻僵的衣服融化烘干,温暖冰冷的身体。尤其是晚上,气温降到零下40多度,树木冻得当啷作响,粗大的树干冻得开裂。人怎么受得了?但是一辈子的火,火照得远,烟飘到林顶,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过来。我们不得不继续在雪上跳跃,因为害怕再也站不起来了。“更困难的是没有粮食,更不用说粮食了。甚至连草都被埋在两三英尺深的雪里。我们找不到也挖不到。我们不得不吃难吃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青嫩的皮一片一片切下来,放在嘴里嚼,但不能咽下去。我勉强吃了,肚子难受……”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如火,看起来很小,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