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舞狮的起源与发展
舞狮又称“狮舞”、“狮灯”、“舞狮”、“舞狮”,经常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是中国各族人民眼中的吉祥动物,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人们消灾求吉的美好愿望。舞狮历史悠久,汉代《礼乐史》记载的“象人”是其前身。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舞狮的生动描写。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两大类。根据狮假的材料和装订方式不同,各地的舞狮也有很多种。
河北是北狮的发源地。徐水县北里村狮子会成立于1925,是作为民间花展存在的,建国后发展迅速。徐水县北里村有舞狮的传统。村里最老的舞狮传人说,从1927开始有记载,当时人们用最简单的柳条筐糊彩纸做狮头,建国初期全国闻名。北里村农民许、牛忠志、牛世宗、牛、参加1953首届全国民族民间歌舞舞狮表演并获奖。后来被选送出国演出,在第四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晚会演出时获得国际舞蹈比赛一等奖。他们还应邀到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苏联等国家访问演出。上世纪50年代,北里村农民王秀三、杨玉田随中央歌舞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自上世纪60年代北里村分为南北里村和李贝贝村以来,两村的舞狮运动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舞狮可分为文艺和武术。经过多年的历练,北里舞狮形成了独特的“武功狮”表演风格,模仿狮子的行为,形成了咆哮、跳跃、卧倒等40多种舞狮标志,被业内人士称为“北里狮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