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城市轨道近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暂停审批→恢复审批→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2003年《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即“81号文”,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轨道作为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拉动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达到“81号文”的标准,城轨审批申请也逐渐跟进。但17年8月,包头地铁因自身资金问题被中央叫停,随后出台了2018 5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审批条件更加严格,不仅针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常住人口,比如地铁申请城市一般公共财政的预算收入从865438号文件的100亿增加到52号文件的300亿,地区生产总值从100亿增加到3000亿。同时,增加了建设初期客运强度的条件,显著提高了地铁和轻轨的城市准入门槛,提升了工程各方面(包括工程质量)
回顾过去十年(2011-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年均增加约652公里,其中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年均增加872公里,也就是十二五期间(2016544年)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到7978.6544公里 远超此前“十三五”6000公里的里程,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基础设施一再超出预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而且未来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交通强国”、“都市圈”、“城市群”的驱动。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以上,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5%。在目前的城市运行中,上海、北京、成都、广深、南京、武汉、重庆、杭州等大城市是集中度较高的主要城市,CR5超过40%,CR10超过61%。65438+2008号52号文件后,城轨审批趋严,经济实力强、人口流量大的大城市成为我国城轨建设的第一主力军,进一步助推了工程质量,保障了工程下游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