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读书人,不喝酒睡觉写不出好文章。他叫什么名字?
酒仙提到“酒仙”,有文化知识和饮酒常识的人都会想到晋代竹林中醉卧的刘玲。
刘玲喝酒的传说大概要从“杜康把刘玲灌醉”说起。杜康是酒的创始人,是酒圣,刘玲专门喝他的酒,那一定是酒仙。然而,杜康是邵康,邵康是传说中的夏国王,而刘玲生活在西晋时期的沛国。这个“杜康使醉刘玲”有点像“关公打秦琼”。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可以理解为杜康藻的酒保存在晋代,也可以理解为酒最初是杜康藻酿的。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在仙界的灵魂自由王国里,刘玲仰慕酿酒师杜康,杜康泽让刘玲醉了三年。这三年也是凡间的说法,仙界不过三天。
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一本专门针对饮酒者的史书,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对饮酒也一直众说纷纭,很少有针对饮酒者的传记。因此,很难找出刘玲每天喝酒的次数和量。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刘玲十几岁的时候没有喝太多酒,否则,她也不会是建安人去参军。但他要么是厌倦了参军,要么是有点看不到火候,于是向朝廷发难。自称贯彻老庄思想和“无为而治”的主张,结果不仅皇帝老子没有作为,反而以“无能”的名义被罢免
刘玲与葡萄酒的关系应该在他被免职后就结束了。他骨子里已经浸透了“无为”的思想,现在实在无处可为,于是开始放荡竹林,饮酒作诗,自傲清高,留下了千古酒名。
刘玲对《酒坛》的一大贡献就是写了《酒德颂》,大力宣扬他的老庄思想和他的酒色思想。可惜文章中对礼仪的轻视太多,所以今天找到这篇文章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度了。
刘玲关于喝酒的故事也和庄周先生的人生观很像。据说刘玲在外面旅游的时候,让仆人把锄头背在身后,告诉她:“我在某个地方喝醉了,当场把我埋了。”表现出极端的超然。
但刘玲确实是酒喝多了,不仅让他丢掉了政治地位,也让他白白挂上了“竹林七贤”的名号,没有留下让后人啧啧称奇的佳作,只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酒名,众说纷纭。
被追封为诗人的李白,也是属于酒仙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酒,就没有李太白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盛极一时的诗人,从“李白斗酒诗百首”可见一斑。
李白在哪里?李白在群山之中。头戴皇冠,腰佩宝剑的游侠,就是李白。李白与其他游侠道士不同的是,腰间没有酒葫芦。他是个富家子弟,有许多金银可供他花。他走到哪里都喝酒。你为什么用那个酒葫芦?李白年轻时不喜欢一个人喝酒。每到一处,他都交朋友,喝酒,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
李白真的很有才华。他在游历、饮酒、写诗的同时,名声已经传到了京都,让皇帝老子觉得自己是天下奇才,连发三封信,要在北京征召他。
虽然诗人一直以厉害的人为荣,但他也是人,也想有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他还是高高兴兴的去了京都。临走前,他还不忘买了一席酒庆祝,还唱了一首《笑到天上去,我们是蒿人吗?长歌走了。一种苦中带甜,前途一片光明的心态溢于言表。
但是李白错了。皇帝老子并没有给他什么实权,只是让他在舞厅里填了几句“云要衣装,花要容”之类的歌词供娱乐。虽然只是消遣艺术,但也显示了李白非凡的才华。他经常把自己灌醉到庙里,一首诗惊呆了四个座位,连贵妃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皇帝不能整天自娱自乐,这就给李白留下了喝酒交友、举杯吟诗的机会。这位狂妄的天才经常出现在长安街头,出现在文人的酒桌上,与何等人形成了“酒里八仙”的“四明狂徒”。他骄傲的一生常常让他回忆:“昔日长安酒醉,五王七公共杯酒。在英气面前,浪漫精神会落在别人后面。“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唐朝日益衰落的统治和宫廷里尔虞我诈、颓废放荡的生活,让这位大诗人实在难以忍受,终于在酒后做出了皇帝都无法容忍的事情。虽然把脚伸出去了,但权臣高力士还是脱下了靴子,侮辱了这个傲慢的人物。但高力士并不嫉妒。既然高力士脱了靴子,就很难再穿上了。没有办法,李白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向皇帝报了辞,离开了北京。
李白爱诗爱酒爱月,一组与月独酌,诉说着人生的另一种意境。
相知相爱的亲人是谁?唯有举杯邀明月,醉卧花间。政治野心最终化为乌有,谁也无能为力。
如果说“独饮明月”还有表面无聊和醉酒的意思,那么“入酒”则表现了内心的一种巨大的悲伤,以及“而我们将淹没万代的悲哀!”不仅仅是感叹人生的“入了海,一去不复返”和“晨如青丝,暮如雪”。
即使在“千古恨”难消之时,诗人依然表现出巨大的气势,同时又蕴含着一种极其矛盾复杂的心理。他一方面像“我生来有用”一样野心勃勃,另一方面又是“让我永远沉醉,永远不要来理智!”,以及“五花马,千金秋,交与童子换好酒”表现出对名利的极度蔑视。
李白的故事应该有一个浪漫的结局:采石河里飘着一只小船,一代诗人欢歌笑语,傲然笑看人间。终于,最辉煌的时刻到来了。诗人一头扎进河里,游向藏在河中的明月,渐渐与明月融为一体。在灵魂的国度里,他终于得到了他唱了一辈子的明月,成了绝唱。
宋武,喝下它的英雄。
谁是第三个酒仙?他在哪里?中国历史上的酒仙实在太多了,酒界任何一个人物都能一下子说出几个,而我只是随口把这个酒仙推到了第三位。
这个酒仙还躺在景阳冈前的大青石上,鼾声如雷。那意味着,睡了大青石风化之后,他会醒来,继续前行。
你大概也知道,我要说的这个是《水浒传》里的武二郎。之所以说他是《水浒传》中的武二郎,而不是北宋末年的宋武,是因为宋武的名声是通过施耐庵而流芳百世的。
这个宋武原本在清河县小有名气,但他对杯子里的东西非常贪婪。每次喝醉都要和别人打官司。这一次,他接了一个大官司,打死了人。无奈的时候,他只好远走高飞。
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了这家“三碗不值班”的酒店。年轻又满身酒气的武二郎,只把招牌当成了狡猾的餐馆做的吓人广告,根本没放在心上。他一口气喝了十五碗。这酒本来叫“出门倒”,但宋武喝了十五碗也没倒,反而回过头来嘲笑餐厅:“可他没说三碗不过岗啊!”然后大步向前。
没有这十五碗酒,很难说宋武能否打死白额虎。当大老虎出现时,宋武的酒醒了一半,但剩下的一半只是酒的力量。结果他三拳两脚就把刀锋打死了。阳谷县的人被杀了很久,他们很不高兴,他们把丝绸,绸缎和鲜花放在宋武上。
宋武以打虎闻名,而打虎的力量恰恰是那十五碗老酒的力量。这样,宋武的名声和宋武的酒名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一致了。
没有酒,宋武就成不了英雄。宋武自己说:“没有酒,我就没有技巧。我带点酒,就有点本事了。”酒五分,技五分。我不知道这种力量从何而来要不是喝醉后胆大妄为,景阳冈怎么可能打得过这只大虫子?"
俗话说“酒后英雄出”。所以宋武在好心教守门员的时候提出了“三碗不够”的要求。希望是酒,一路之上,每当遇到酒店,一定要喝三碗,否则无法前行。十四里路,十二三家饭店,宋武居然喝了三十五六碗,也不知道他的身手增加了多少分。那个小饲养员只是他手中的一只虫子。
话说回来,酒造英雄,你得提前当英雄。如果你一点本事都没有,却装成英雄,喝着酒扬名立万,那你只会变成沙滩上的一堆泥,变成一头熊。
刘玲以酒名饮,李白以诗名饮,宋武以名饮,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