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一个将市场化引入展会的国家是

欧洲第一个将市场化引入展会的国家是德国。

1.德国会展业成功搭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平台”。

综合效益平台。德国有100多家展览公司,其中有40多家公司具备承办国际展览的实力,年营业额约26亿欧元。每年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展览超过140个,参展企业16万家,境外参展企业超过9万家。租用的展位面积高达700万平方米,仅搭建展位的专业公司年营销收入就高达17亿欧元。而且会展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年收入超过6543.8+00亿欧元,特别是给公共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会展业还可以提供25万人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

品牌展示平台。在德国,名牌产品上市前,必须经过展销会上的技术鉴定、质量检验和安全评估。发现不合格、不合格和先进问题的,不予专利登记,也不得上市销售。考察期间,我们正好遇到汉诺威全球计算机及电子通讯产品博览会。展示的上千种产品都是新开发和发明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聚集在一起欣赏交易。畅销产品从此名扬天下。在德国,名牌产品以实物展示,但也安排网上展示,旨在动员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评价,继续名牌产品的推广和宣传。比如柏林展览公司一般会将参展商的信息在其网站上保存一年,这在世界上众多展览公司中是绝无仅有的。

信息交流平台。交流信息,把握动态,借鉴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是会展业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生产者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经营者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比较产品性能的基本途径。对培育有序市场、理顺产供销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赢得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德国不仅重视会展业的发展,而且积极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世界各地博览会的信息,建立和扩大信息交流和业务关系。如汉诺威博览有限公司拥有自己的全球在线商务信息系统,2万个数据集,4万个产品注册信息库,成为推动会展业发展的软实力。

产业升级平台。德国会展业为上游制造商、下游采购商和消费者搭建了最直接的沟通平台,有效促进了产品升级。这个国家每年举办140多个专业展会,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特别是主题展会已经成为推广和提升新理念、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最有效手段。企业家将展会成果作为通过展会创新技术、升级产品、拓展市场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和交易机会,他们一方面大力推广和展示传统优势产品和最新科技产品,巩固和占领市场高地,另一方面注重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消化吸收他人技术成果,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增强产品竞争力。

第二,德国会展业的发展突出了“五个现代化”的特点

运营市场化。德国所有展会都采用公司管理的运作模式,而不是由政府垄断,实行市场化的管理形式,企业自主经营。政府主要负责规范会展业发展,制定市场规则。同时提供施工场地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虽然占有较大份额,但主要由企业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展业优胜劣汰。目前,这个国家的会展公司和场馆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

管理的产业化。德国的展会是根据不同行业分类的。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产品类型,细化会展行业,举办不同种类的展会,满足不同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各地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即使是同一个行业,也有具体的分类。比如汉诺威信息技术展和柏林消费电子展是同一个专业,但受众群体也明显不同。前者侧重于买家等专业客户,后者侧重于终端消费者。展览机构逐渐向专业化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专业展览和会议一般由行业协会主办。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将自己的展览全部或部分交给专业展览公司经营和运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展览公司。会展人员更专业,所有会展公司都是专业人才丰富的地方。他们精通业务,视野开阔,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推广品牌。每件参展产品都经过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联合会、协会的协调、评估和筛选,并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及时更新。比如每年春天的“工业博览会”,前身是1947的“德国出口博览会”,至今已举办50余届,创造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再比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法兰克福车展。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名车,成为极品车一道亮丽的风景。

经营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德国办展机构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扩大本地展会的时间、空间和规模外,还通过国际招商引资,积极吸引更多有能力举办国际贸易展的外国机构来德展示现代科技成果。同时,我们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国外展览业的竞争。有的直接在国外办展,有的派员协助办展,有的被聘请指导办展。以2010为例,德国组织了近150场国际展览,国外参展商82735家,占比过半。在国外设立了400多个办事处。仅杜塞尔多夫一家会展公司就设立了66个办事处,业务拓展到108个国家和地区。它还在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设立了长期办事处。

多功能。会展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除了举办展览,

在“主业”之外,还注重充分利用场所、人才、环境资源,经常举办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节日庆典等各种社会活动,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经营格局。如多特蒙德会展公司不仅举办行业展会,还定期安排国际明星演唱会、网球、橄榄球等赛事,既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了展会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展会的经济效益,为扩大规模、维护场地、更新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

第三,德国会展业的经验可以在六个方面借鉴。

政府支持是前提。德国的会展场馆大多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政府控股,会展公司等经济组织参股,实行公司化管理。会展公司既是会展中心的股东,也是运营者和管理者。比如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展览公司之一,市政府持有60%的股份。其主要任务是幕后策划、前台支持和宏观指导。不参与公司的利润分成,只受益于展览业及相关行业不断增加的税收,大部分用于投资展览业的再发展。每当举办大型国际展览,政府高级官员出席开幕式,有关部门经常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德国经济会展事务委员会(AUMA),俗称会展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会展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负责大型国际博览会的信息传递、推广安排、咨询宣传及相关协调服务,维护会展业运营中各方利益,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的设施是基础。第一,场馆设计要科学合理。法兰克福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世界排名第三。室内展厅面积32万平方米,分为9个展厅和1个会议中心,室外使用面积8.3万平方米,可用作展览场地或停车场。九个展厅大小不一,适合举办不同规模的展览。除了可容纳2200人的会议中心,会场还有娱乐、餐饮、现代生活、通讯等配套设施。第二,交通设施要先进便捷。汉诺威国际会展中心占据郊区,专列、电车、便道四通八达,连接机场和中央火车站,客户可直达展会会场。同时有多个停车场,可一次性停放近4万辆车,满足商户需求。第三,服务体系要周到细致。每个会展中心附近都有一家以上的高级酒店供客户居住。这里有各种风味的餐厅和酒吧,提供不同风味的食物。配备多台电子自助咨询设备和人工咨询台,大型展会期间还聘请多国语言的学生担任翻译和服务。它还配备了一个货运管理机构和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专门从事进出口,处理和储存展品。

完善法律是保障。德国是法治国家,会展行业也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公司法、公检法、知识产权法、商标保护法等,规范会展行业的自律。《公司法》明确规定,会展公司和参展商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举办会展的条件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公检法》对举办什么样的展会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包括质量体系、安全防范体系、效益评估体系。《知识产权法》、《商标保护法》和行业指南,按照标准、规范、自律的要求对展会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并接受社会投诉,确保展会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人才建设是关键。专业化会展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人才的保障。高素质的会展人才为德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他们非常重视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汉堡、洪堡等高校开设会展专业,系统教授会展理论。政府每年都给予财政支持,举办会展业培训班,交流探讨问题。德国AUMA行业协会建立了系统完整的专业培训体系。通过课堂和现场教学,更新思想观念,明确操作模式,把握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考试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会展公司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工作或送员工到高校培训,另一方面多方向招聘专业人才,不惜重金壮大会展业。

严格监管是负责任的。德国以严谨、严格、严肃的管理著称。会展业也不例外。行业管理以现场管理为主,法院和行政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实行分类管理。法院主要裁决组织者和参展者之间的合同纠纷。工业管理部门主要检查产品的安全性和安全生产。在展览之前,政府授权对这些产品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就下令下架。根据这个国家的公司法,在领证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查会展公司的信誉和运营方案并提供完整的可行性报告,否则不允许入驻。例如,不来梅的一家展览公司已经成功举办了第37届展览,但其第38届展览的申请因诚信受到质疑而受阻。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主题的展会,政府要召集相关部门的专家对上市产品进行技术鉴定和质量监督,确保上市产品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服务好是一个条件。这个国家的会展服务贯穿于整个展会的不同阶段,如展前、展中、展后。既有租赁、广告、保安、保洁、展品运输、仓储、展位搭建等专业服务,也有餐饮、旅游、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配套服务。比如纽伦堡世博会主办方多年来坚持“一站式”服务,包括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日用品、商店、餐厅等。,使世博园区成为城市中舒适、便捷、宜居的城市,成为四方宾客流连忘返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