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过年有哪些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河源人过元宵节,家家户户捧着酒和菜聚在一起吃甜品饺子。在过去,县城或大镇非常热闹。有些由金狮队和武术队表演,有些在公园里举行游园活动。这些寺庙从早到晚都挤满了游客。入夜,三街六巷灯火辉煌,龙灯纸马沿街起舞。一些主要商店前的彩灯伴随着谜语和标志。在民间,有“观花灯”的习惯。如果年前有新生婴儿(男孩)出生,就要买灯笼挂在祠堂里。元宵节(提前一些天)举行盛宴“制灯制酒”,晚上点火把、香龙追龙神。新中国成立后,节日的气氛还在,民俗活动还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河源市政府有时会在县城的市区和各县举办盛大的焰火晚会。
“灯会”是汉族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但闽西客家地区除了常见的挂在街巷屋内或固定地点展示的灯笼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元宵方式。例如,连城习之的“开箱灯”,一个大灯笼,由近百个小灯笼组成,形状非常复杂和精致。一个人拿着。正月初一,几户人家结伴出游,正月十一,各路花灯相约出游,锣鼓鞭炮声不绝于耳。庞大的队伍从村头到村尾绵延数里,气氛恢弘。还有一个是正月十三到十七永定府城里的“故事灯”。“故事”由青年男女扮演,用轿子抬着,配以花篮灯、采茶灯、鲤鱼灯、狮象灯、蝙蝠灯、龙灯等。,以及一路锣、鼓、锣、鞭炮,直到半夜放烟花,烧花。永定下洋的五颜六色的灯笼打完之后,也放在祖先的坟前,既代表了天鼎,也表现了客家人祭祖、孝顺的精神。连城坪上的“水灯”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来到祠堂前池塘里的木筏上,周围是十个乐队在演奏,两个男孩围着池塘走着,水影的灯光和悠长的音乐,引得岸上观者的掌声,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