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如何?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完善。君权的加强有利于巩固君主的统治。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很大。
三省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生六部”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标志。决策权、议事权和执行权的分解,不仅明确了行政分工,而且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义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散了宰相和中央机关的权力,将权力分为三部分,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制约和监督,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行政效率。
同时,将《尚书》的省权分为六部分,制约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部门遏制和机构运作,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削弱了相对权力;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基本上为历代所遵循。
扩展数据
唐代三省六部简介
隋唐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行政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令,有两个官员掌管,两个官员掌管,两个官员掌管。中书和政府通过的诏令,由皇帝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负责执行,有一个长官尚书令和一个副长官左右仆射。
尚书省设官、户、礼、兵、刑、工六部,首席大臣尚书管理六部各类政事,各部又设四司,共占24司。三省总督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并担任总理。他们讨论政治的地方叫做政府大厅。
隋朝以来,尚书陵的地位并未确立(杨迪曾封苏阳为尚书陵),唐太宗曾担任此职。所以之后唐朝就不再给人尚书陵的位置了。左右仆射大臣省事,还兼任宰相。
贞观年间,唐太宗常以低级趣味的官员身份与三省总督共商国事,以“参政”、“参预政务”、“参共得失”等名义履行大臣职责。后来出现了宰相头衔,如“中书同下三品”、“中书同下之事”。
这些来自唐太宗的做法表明,皇帝任命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并不局限于三省总督;宰相人数的增加,不仅方便集思广益,也使他们相互牵制,从而避免了专权大臣的情况。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防止了皇帝失势。
百度百科-唐代三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