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走改革发展之路

您好,中国政治教育为您解答: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有无数光环,最令人震撼的是他的“维新精神”,一种纯粹的爱国情怀,一种对人民的责任和奋斗的情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他从不妥协,不逆时代潮流而动。

诚然,今天的中国,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战乱频仍,民生萧条”的苦难,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水深火热的悲惨处境。然而,在改革的深水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也面临着困难和矛盾,如户籍改革破冰、异地高考试水、推进简政放权等。如何延续国家发展的指挥棒?要继承“革命精神”,走新时代的“改革”之路。

“坚决”的改革决心。“我若信其可行,移山填海难,必有成功之日。”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族独立、发展和振兴的理想,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一时失败都未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面对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封建压迫,帝国侵略的现实,他能够成功,能够胜利。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社会体制改革,都是针对时代难题,打破利益藩篱,有信仰才能支撑。“想做一件事,就要有一颗心。”这就需要发扬孙中山先生“矢志前行,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敢于对多年积累的顽疾开刀。

“大胆”的改革智慧,从实事求是地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到与时俱进,再到把握“国之根本在于民”的道理,可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史更是一部智慧史。户籍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新举措”,抢抓机遇,依法先行。然而,对公平正义的焦虑依然存在,“潜规则”的土壤和贫富差距依然存在。面对新常态,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如何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落地的?我们不仅需要改革的坚定信念,更需要驾驭改革的强大智慧,用系统思维凝聚力量,用创新思维增加活力,用开放思维开阔视野,进而推动改革措施的精准化、落实化、细化。

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为民除忧,为民谋福”。“没有革命就没有出路”的背后,是他基于人民利益的革命价值观和情怀。翻开历史的一页,回头看看革命的故事。新形势下,“改革再出发”,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应该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基本原则。面对理念的多元化和利益的复杂化,做好改革文章,既要“谋其位”,又要“动其所为,成其所为”,这就要求在改革实践中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比如,把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肩负起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激活生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责任,在为人民服务上做文章、动脑筋、下功夫、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