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哈尔滨是沙俄于1898年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而建的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洪罗斯族的传统建筑文化、西方新旧思潮的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轻轻碰撞,交融共存,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建筑文化。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的城市规划始于1899,是仿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面貌而建,市区被呈T字形交叉的铁路线分割成几个区。其中,步头区中华街(现道里区中央大街)上的主要建筑有协和银行(1917)、马迪尔酒店(1913)、邱琳商业银行道里支行(1919)、俄罗斯侨民协会(65438)。哈尔滨火车站,建于1903,作为哈尔滨的门户,以其“新艺术运动”风格成为当时城市的标志。
东正教在哈尔滨独特城市特色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898年,东正教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就建在城市最高点南岗的中心。教堂的平面是希腊十字架的形状,这个形状反映了俄罗斯木制帐篷屋顶的传统形式。八角形的帐篷顶上托着一个洋葱形的小穹顶,曾被誉为“东方莫斯科”的象征。这座教堂现已被拆除。到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有25座东正教教堂。其中,建于1923至1932之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它深受拜占庭建筑的影响。它的主体是砖拱结构,拉丁十字平面两端各有一个小洋葱圆顶,交叉处有一个巨大的洋葱圆顶,成为了整个建筑的控制中心,颇有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