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草湾之战——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1523

西草湾之战对于明军来说是顺利打赢的,正史不仅记录了战争的过程,也记录了结果。

葡萄牙人丁霍率领一支武装舰队去援助屯门。中国称它为比都鲁,它属于在印度的葡萄牙总督。这支舰队战斗力很强。寇在侵华之前,就已经凭借其庞大的兵源在满洲劫掠各国,在海外横行,直到率领舒世礼等千余人驾五船破巴西,再寇新会郡西草湾。到了马拉加,得知屯门舰队与中国关系恶化,但仍打算冒险。丁霍哥的性格没有思茅那么暴力。他建议他的手下避免冲突。进港抛锚后,他赶上岸去见广东地方长官,请求和平贸易的许可。广东地方巡抚不予理会,只得撤出屯门港,却被中国舰队追击。

这是因为在屯门战争后,广东当局下令中国人不得与葡萄牙人接触。相反,它发布命令,一旦中国军舰遇到悬挂葡萄牙国旗的船只,就摧毁它们。

战争结果

由于明朝海军的坚定和渴望,以及丁霍在是否开战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明朝军队在西草湾之战开始时占据了上风。经过反复较量,葡萄牙不得不接受失败。事实上,远在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海岸线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接触出海经商了。1511年,葡萄牙名将阿尔布开克率领一支由17战船和1800将士组成的远征军进攻南洋贸易重镇马六甲。马六甲地方统治者一直偏袒穆斯林商人,严重剥削中国商队,企图利用战争抢劫当时停泊在马六甲港的中国商船。这些船上的华商主动联系葡萄牙军队,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虽然最终没有实现联手对敌,但熟悉当地情况的中国人也向这些新来的西方人透露了马六甲的情况和驻军信息。双方的第一次接触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些南下经商的中国人,不是一般的商人私自下海。由于明朝半个世纪以来严格执行海禁政策,普通民众不可能指望自发出海进行贸易活动。南洋的许多商品,如胡椒等珍贵香料,都是中国无法生产的物资。因此,在官方大规模停止下西洋后,当地的一些商人在官方的保护下仍被允许定期南下贸易。葡萄牙远征军在马六甲遇到的华商,正是这类具有明朝官方背景的官员和商人。这些商人每年定期出海经商,回到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港口广州后,被征收相当于货物总值20%的重税。此外,还要向地方官员进贡某些贵重商品作为孝敬。他们除了是官方特许贸易的经营者,也是明朝罕见的眼睛,可以帮助官方了解国王的情况。阿尔布开克与华商接触的第二年,中国商船如期返回马六甲,但没有带国货进行贸易。中国商界领袖直言不讳地告诉葡萄牙人,他们是为明朝官员来探索马六甲局势的。

有了这两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遭遇,葡萄牙人很快就开始计划从陆路和海路继续探索中国沿海,寻找传说中的秦人。由于历史上马可·波罗在欧洲影响很大的游记,此时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是一个盛产花生的珍贵之地,所以在中国进行交易往往成为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葡萄牙人以马六甲为基地,向南探索了摩鹿加等香料产区,向北到达泰国。他们发现,泰国人和一些东南亚小国因为属于明朝的藩属国,可以和明朝进行合法的贸易,而且由于地方官员的逐渐纵容,他们可以按照明朝规定的时间,随时去广州进行贸易,不需要纳贡。于是,马六甲当局派了几名商人代表乘一艘泰国船来到他们第一次相见的中国,并在今天广东珠江口的屯门岛上竖起了一座发现纪念碑。完成贸易后,这些探险者还发回了对中国的初步报告,巨大的贸易收入使马六甲当局坚定地发展对华贸易。

决心。正是有了这个铺垫,远在里斯本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才亲自下令舰队开赴中国,派出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位驻华大使皮雷斯。

皮雷斯原本是曼努埃尔一世的私人医生和药剂师,随着阿尔布开克的船来到亚洲,他原本的任务是为国王寻找香料的原产地。在亚洲的岁月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东方的夏天》一书,成为近代欧洲第一批关于亚洲的第一手报道。

接到国王的新命令后,皮雷斯带着葡萄牙国王给明朝的国书和给皇帝的礼物走马上任。由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率领的舰队奉命护送驻华大使。由于船只不足,葡萄牙人在整个印度洋到南洋只能保留25-30艘左右的主力远洋船。所以这支舰队的规模对葡萄牙人照顾得很大。船队于1517抵达广东珠江口,途中除了一群来自中国的海盗外,没有遇到任何麻烦。船队在珠江口与明海军船队相遇后,在靠近广州城时,立即向当地官员发出警报,并善意地开了一枪。之后,皮雷大使和他的下属在当地官员的安排下留在了广州。他们一方面需要学习中国礼仪,另一方面还要向北京的朝廷报到,等待明成祖的接见。

由于广州接待外宾的场所有限,而葡萄牙之前与明朝没有接触,不是朝贡国,所以明朝官员不希望大量葡萄牙人留在广州。于是舰队和大部分人撤退到珠江口的屯门岛,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临时据点。完成任务后,安德拉德率领精锐的西方大帆船返回马六甲,岛上只留下几个葡萄牙人。1520 1,皮雷驻华大使终于被允许带着自己的中国翻译火工阿佐和几个随从离开广州,于5月抵达明朝首都南京。当时的明朝皇帝朱厚照刚刚平定了江西王宁的叛乱。关于新葡萄牙人的报道一直从帝国的南方官员那里传来,各种反对葡萄牙人的声音不绝于耳。比如葡萄牙船进入珠江口后鸣枪,这在当时的南洋是众所周知的礼遇。但在明朝地方官员的报告中,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好战挑衅。而很多来自南洋的使节,包括一位在皮雷受到皇帝接见的马六甲使者,也曾多次向明武宗汇报,批评葡萄牙人的种种错误。从1514年开始,明朝广东地方官员违反帝国中央政府的命令,允许南洋诸侯国的商人在中国进行贸易,吸引了众多穆斯林、泰国人和琉球商人。葡萄牙人在珠江口的立足无疑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然而明武宗对这些抱怨置之不理。相反,他示意皮雷和其他人跟他回北京,在罗马帝国的官方首都与他会面。于是,两国开始了短暂的蜜月期。

明武宗本人在中国古代帝王中绝对是一个活跃的异类。虽然他因贪玩好色而留下了坏名声,但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更注重实际工作,喜欢不走寻常路。皇帝对非汉人的外国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他先后学会了蒙古语、藏语和惠惠语,能用外语与各种陌生人交流。新葡萄牙人正好迎合了皇帝的好奇心。湖南汉族人皮里齐·亚桑的中文翻译,成为第一个学习葡萄牙语的中国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教皇帝的葡萄牙语老师。为了得到皇帝的接见,皮雷等人还向明武宗的宠臣蒋斌行贿。弄臣还试图在皇帝面前美化葡萄牙人。正是这些巧合,让明武宗对这些远道而来,接受皮雷带来的礼物的西方人产生了好感。不管朝中大臣和藩属国怎么说三道四,他都不理。中葡之间的这段蜜月期,就是建立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的。

然而回京仅三个月,喜欢女人的明武宗在1521病逝。中葡之间的蜜月期戛然而止。朝鲜的大臣们早就把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和皇后杨一起判了他的死刑,然后处决了消防员Yasuo。皮雷斯一行被明廷逮捕,押解回广州拘留。他们的存在长期以来使南洋的许多诸侯国非常不满,而亲近蒋斌的做法也激怒了朝鲜许多对蒋斌不满的士大夫。在这些道统追随者眼里,一个三教九流,比如火夫雅三,简直就是一个不习惯教化的俗人,却能接触到皇帝,实在难以符合传统礼仪,必须赶紧革除。葡萄牙人攻打南洋,擅自来到中国,也是对中国正统观念下朝贡制度的挑战。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消防员亚索被杀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此时留在珠江口的葡萄牙人已被安德拉德的哥哥西蒙·安德拉德接管,他为了防御中国沿海频繁出现的海盗,在屯门岛上设置了小规模的防御工事。这些事情更是明朝中央无法接受的。随后,几艘载有葡萄牙人的泰国船只陆续从南洋抵达,被明朝地方官员拒之门外。双方的冲突已经到了激化的边缘。刚刚继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皇帝。在愤怒的满洲大臣的怂恿下,新皇帝下令驱逐葡萄牙人,禁止他们继续在中国进行贸易,并要求他们撤出马六甲。

广州当地的守军也开始组织水军进攻屯门岛的葡军。然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不是屯门岛上的葡萄牙人,而是突袭港口内载有葡萄牙人的南洋船只。不仅船上的葡萄牙人被抓被杀,船上大量无辜的南洋商人也被杀害,幸存者全部被卖为奴隶。船上所有的货物都被当地官员侵吞了。

屯门岛之战与广州的葡囚

1521年8月,驱逐葡萄牙人的任务落到了56岁的广东海道副使王洪身上。这位调任地方的北京官员虽然没有军籍履历,但也尽一切努力进行准备工作。一方面,他集中兵力不足的地方海军,并从附近村庄招募项勇和民船补充。由于明朝长期奉行海防战略,海军兵力主要来自沿海海防要塞“水寨”,缺乏大规模海战经验。王洪虽然造了50艘战舰,但是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训练,所以它只能依靠自己的数量优势压倒敌人。幸运的是,屯门岛上的葡萄牙势力更弱。他们总共只有三艘小船,都是从南洋购买的中国帆船。

由于葡萄牙人口不多,海军力量需要在整个广阔的印度洋沿岸和南洋地区经营殖民据点,所以能派往中国的人数非常少。不得已,葡萄牙人只好在马六甲和印度建造适合近海航行的划桨船,并从东南亚和印度雇佣土著人担任划桨手。或者直接从南洋购买中国帆船,雇佣南洋本地人甚至华人做船员。这样,每艘船上真正负责作战指挥的葡萄牙人,往往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战争前夕,两艘葡萄牙籍中国帆船从马六甲抵达,使葡萄牙船只的数量达到5艘。这些由葡萄牙人指挥、南洋当地人操作的中国帆船,成为近代中西第一次海战中的西方海军战舰。当年很多人联想到的西式先进帆船与中国传统船只比赛的场景,在屯门之战中并没有出现。

于是王洪指挥明朝水师在屯门岛进行了第一次对葡作战,结果一败涂地。最大的原因是葡萄牙人装备了远比明朝火器先进的佛朗哥枪和火绳枪。特别是前者是可以快速更换弹药的后装炮,在射程和威力上也优于明军武器。更何况当时远航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往往都有多年的海上作战经验,可谓身经百战。而明朝海军缺乏经验,往往连自己沿海的海盗都视而不见,懒得管。显然,明朝水师成员的战斗力是无法与葡萄牙人的精锐水兵相比的。所以明海军只能靠数量包围屯门岛,但永远无法攻克。几次攻击后,都损失惨重。这是,又有1艘中国帆船从马六甲抵达,葡萄牙军舰数量升至6艘。

在一系列的失败之后,王洪组织明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包括私下接触为葡萄牙人工作的中国人,了解葡萄牙人的具体人数和武器。与此同时,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灭火轮,以弥补己方战舰火力的不足。经过40天的围攻,明军发起总攻。由于屯门岛上人口稀少,物资匮乏,岛上的葡萄牙守军自然缺乏补给和弹药。明军最后一次总开打后,葡萄牙人损失了1艘帆船,于是决定把剩下的葡萄牙人集合在三艘船上,孤注一掷地突围。最后,他们利用风暴突破了明海军的封锁,逃回马六甲。

由于未能围歼葡萄牙人,明朝地方官员勃然大怒。恰巧被押解到广州的皮雷等人成了发泄的对象。分开关押后,被明朝地方长官长时间审问,不得要领而被关在狱中。明朝有些人被狱方严刑拷打,虐待致死,一个接一个。只有皮雷的待遇比其他人略好,他带给皇帝的礼物也被当地官员侵吞。直到此时,仍有零散的葡萄牙人乘坐泰国船只抵达广州进行贸易。于是明朝腐败的地方官员又一次组织人突袭这些商船。当场分赃后,被俘的葡萄牙人和船上的泰国人也被当地的明朝守军杀死。

为什么葡萄牙人在中国屡屡碰壁?

虽然明朝在屯门海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胜利并不容易。虽然在屯门的葡萄牙人没有足够的武器和军队,但使用的船只都是在亚洲临时购买的。但是依靠先进武器和丰富战争经验的优势,还是给了明军很大的心理打击。今天很多人简单地把这场战争定性为中国第一次战胜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夸大交战双方的武器技术差距,实在没有必要。然而,这场运动背后很多真正值得思考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却被后来的研究者忽略了。

从表面上看,中西文化冲突是这场运动爆发的最大导火索。比如,皮雷斯在北京向明武宗出示曼努埃尔国王写的国书后,发现明官员翻译的版本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当大使质问儒家官员时,后者的回答简单明了:这是中国的礼仪。的确,当时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强弱,在有着儒家世界观的明朝官员眼中,都是彻头彻尾的野蛮人。那么任何具有平等外交性质的公文,都必须本地化到看起来谦卑恭候,不失皇帝乃至整个王朝的尊严。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几乎所有的中央官员都以儒家的世界观看待天下大局,认为提醒皇帝下令驱逐葡萄牙人,维护朝贡体系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个体系实际上已经逐渐瓦解。

广州地方官员的积极表现,是因为不折不扣的利益。在长期的海禁下,这些地方官员默许和保护走私者在南洋进行贸易,并通过其控制的垄断渠道获取巨额利润。以至于明朝中央朝廷三番四次下令禁止沿海私营商业航行,而且难以执行。因为这种生意是非法的,而且伴随着很大的风险,沿海地区的海盗就成了最佳人选。这些生活在大明法律灰色地带的当地冒险家,同时也是商人和小偷,甚至在越南海域与来华的葡萄牙舰队发生了严重冲突。其中一些胆子比较大的干脆离开中国,去了泰国等南洋诸侯国,成为这些国家的使节和商务代表,依靠地方关系为诸侯国牵线搭桥,进行朝贡贸易。当这些人胃口大增的时候,勾搭上他们的广州地方官员干脆解除了本省的海禁。当时大量南洋商船蜂拥而至。虽然明武宗下令整顿广州,但从未认真执行。也许灵活的明武宗自己也意识到把国家锁在海里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因此,不难理解他对葡萄牙使者的安抚态度。

但是,葡萄牙语的出现无疑会让这些利益集团固有的盈利模式遭受严重损失。这不仅是因为葡萄牙人在南洋的扩张。在合法贸易中,双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屯门海战前夕,一艘载有葡萄牙人的泰国船只先于其他船只抵达广州。按照当时的规定,第一个先交易的人意味着货物可以及时送达。但是后来的泰国船只能够直接插队贸易,遭到了葡萄牙人的严重抗议。这场冲突也被认为是屯门海战爆发的诱因。毋庸置疑,有官方背景的海外华商有权利打开后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朝的地方官员一方面反对葡萄牙人在离珠江口更远的屯门岛上修筑简单的防御工事,另一方面又允许那些“泰国人”在东莞聚集,以至于葡萄牙人把泰国的旧称叫做暹罗,把东莞变成了当时的暹罗港。这些“泰国人”与沿海海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除了官方的偏袒之外,沿海居民往往对新来的葡萄牙人如此敌视和反感。因为他们是整个靠海吃饭的灰色经济带的主要参与者和分享者,一方面受到明朝整体海禁制度的压迫,无法正常靠海谋生,另一方面却可以通过非常手段谋生甚至暴富。他们中的许多人以成为南洋的大使为荣。他们的分工也很明确简单,有人去招揽生意,有人负责明面的管理和运营。更多的人只是单纯地维护制度本身,甚至使用暴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广东当地的海军在巡逻中总是相处的很好,而外国船只来中国却经常遭遇海盗。

至于这条灰色垄断链,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包庇他们作恶的广州当地官员。在他们的润色和点缀下,葡萄牙礼炮成了挑衅,虽然这种习俗对于长期涉外官员来说不可能闻所未闻。当西蒙·安德拉德(Simon andrade)在屯门岛吊死一名违法船员时,发往北京的奏章变成了葡萄牙人对私人旅行的滥用。不论唐宋,在华外商已经享有一定的对内治外法权。是他们编故事,说葡萄牙人偷当地小孩吃,在今天看来是可笑的。他们残忍地策划并实施了对几艘泰国船只的抢劫杀人后,将这些恶行的责任全部推到了葡萄牙人身上,并诱导朝廷下达了在中国勒死葡萄牙人的命令。于是,在明朝中央的进一步指示下,这些广州地方官员从此获得了对任何来中国的葡萄牙船只“杀无赦”的权利。至于坐拥朝廷的儒官是否因为这条灰色垄断链而获利,还需要更多更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他们一直坚持的儒家世界观和制度,恰恰是造成这次中央和地方大分家的原因之一。广东地方官员的孤注一掷,沿海民众的冒险出海,都是对违背人性和经济规律的海禁制度的严正抗议。

毕竟是海禁惹的祸。

屯门海战的失败并没有让葡萄牙人放弃对中国贸易权和市场的追求。1523年,一支由5艘桨帆船和1艘中国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在狄丁的指挥下驶往广州,意图与明政府重新谈判,并询问皮雷大使的下落。被广州当地官员拒绝后,船队经过屯门,一路来到西草湾游玩。蓄势已久的明朝96战船,一路上不停地尾随挑衅。葡萄牙人把外交任务放在第一位,一路上不还手。直到夜晚,明海军再次以火船为先锋,对葡萄牙舰队进行防御和突袭。双方再次爆发了著名的西草湾战役。葡萄牙人在损失了两艘船后再次突围。狄尔丁等42人被杀或被俘,明守军以海盗罪将俘虏全部绞死。此后,仍被关押在广州监狱的皮雷斯等人的处境每况愈下。欧洲历史上第一位驻华大使于1524年后死于狱中。也结束了近代历史上中国与欧洲的第一次直接接触。

西草湾之战,明朝缴获葡萄牙法郎大炮20门,大量仿制。从此,该型火炮成为明军的制胜利器,为明朝镇守海上数十年。对于葡萄牙人的这种火炮,明朝赞不绝口。明朝的海军甚至找到了曾经帮助过葡萄牙船的中国人。在他们的指导下,他们仿制了葡萄牙海军上将的帆船,因两边有许多木桨而得名蜈蚣船。但最后因为木材太贵,没有建成。

在对葡开放贸易方面,明朝还是墨守成规,从中央到地方什么都不做。西草湾之战后,葡萄牙政府暂时放弃了对中国沿海贸易的追击,只有其私人势力私下转战闽浙沿海,并逐渐与沿海当地海盗形成合作关系。但明朝中央朝廷却一次次用极端暴利把他们赶出了沿海。在处理贸易和外交事务上,明朝本身的落后和野蛮也让今天的看客感到悲哀。正是朝贡思维和海禁政策使中央政府反对与海外的民间贸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不得不纵容海商与海盗之间的走私贸易。嘉靖年间明朝中央朝廷收紧海禁政策,这些人不得不与葡萄牙人合作,最后甚至与日本浪人发展为一伙,形成了困扰沿海几十年的倭寇风暴。明政府不仅不能依靠贸易获得税收,还需要花费无数次的时间来粉碎沿海敌军。今天的人们在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不能不从中吸取教训。

这种不合时宜的强制性禁海政策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潮流的逆转,毕竟不可能永久维持下去。由于沿海海盗等私人海上商业集团的扩张,明朝从地方到中央政府都开始寻求与葡萄牙人的合作。葡萄牙人作为现代世界关系体系的缔造者之一,虽然在海外扩张时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但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经营者。无论在非洲还是印度,我们都不会放弃与当地势力的有效合作,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于是在1553年,葡萄牙人通过包括贿赂广州地方官员在内的各种手段,终于获得了澳门的居留权。西方近代在中国沿海的第一个长期据点被稳住了。直到1840年,英国收购香港之前,澳门是中国沿海与外界沟通的最重要通道。

十四年后,1567年,明朝政府终于同意在今天的福建海城开埠通商,这就是著名的隆庆开埠。通过这一渠道吸收到中国的大量白银成为明朝维持统治近百年的重要资本。如果你在泉下早有所知,不知道亲手为明朝建立朝贡制度的人,以及出于各种目的呵护这一制度的残暴官员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