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或翻书动画)的制作方法、现状及发展
看看是不是这个。
/view/1906108.htm
动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人类文明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图像记录,表现出人类潜意识中对物体运动和时间过程的表达欲望。
法国考古学家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5000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壁画上就有一系列野牛奔跑的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头)捕捉凝结动作的起源。其他的图画,如埃及古墓画和古希腊瓶子上连续运动的分解图,也是同类型的例子。“同时动作”的概念是通过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一起画在一个画面上,间接地表现了人类“动”的欲望。达芬奇著名的黄金比例图的几何图形上的四只手臂表示他的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16世纪,西方第一次出现了手翻书的雏形,这与动画的概念也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们一直有将静态的绘画带入生活的传统。比如《六律》中提倡传神神韵,聊斋《画中仙子》中人物走出卷轴,与人擦肩而过,但总的来说是用想象弥补了实际操作。真正让地图上的人像栩栩如生的点睛之笔,还是在西方世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动画(以及所有电影)的故事始于17世纪耶稣会牧师阿塔纳斯·珂雪发明的“魔法滑梯”。所谓“魔滑梯”,就是一个铁盒子,里面放着一盏灯,盒子的一边开了一个小洞,洞上面盖着一个透镜。在镜片后面放一块有图案的玻璃,图案会透过玻璃和光线透过镜片投射到墙上。魔术幻灯片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玩具,它的现代名称是投影仪。魔术滑梯被不断改进。到17世纪末,钟和约翰尼斯·赞恩扩大了这种装置,把许多玻璃画放在旋转的圆盘上。出现在墙上的是运动的幻觉。18年底,魔术滑梯风靡法国,花样越来越多。因为有了光,影子可以互相溶解,在一些小记者的帮助下,刚刚死去的可怕的政治人物被投射在一片白烟、镜子、布或玻璃上,还在动,还有骷髅。调整这些镜头可以让房间充满阴郁的幽灵。
19世纪,神灯在欧美非常流行。在音乐厅、综艺剧场和综艺节目中,神灯表演仍然是大家喜爱的娱乐节目。因为人们喜欢看,所以要让它更有娱乐性,比如全景图、立体图、印象强烈的巨幅画,加强光影效果。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中国的皮影戏,其丰富的趣味性总能吸引眼球的注意。
中国唐代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从幕后照亮光源的皮影戏。虽然不同于幻灯系列发明的从幕布正面投射光源的方法和技术,但却反映了东西方不同国家对操控光影的相同执念。皮影戏于17世纪传入欧洲,一度风靡众多观众。其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腻程度不亚于同时期的神奇幻灯片。
在进一步解释幻灯和动画发展的关系之前,我们必须提到一本关于眼球结构的简短的书,关于运动物体的视觉持久性,由Peter Roget在1824出版。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图像刺激首次显露后,可以在视网膜上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当各种单独的刺激相当快地连续出现时,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就会重叠,图像就会变得连续。
以上概念就是动画为基石的视觉暂留现象。然而,罗杰的书引起了一场实验热。很多人做了一堆动画短片和视觉暂留发明的“哲学”神器,比如“phenakistiscope”(注1)和“zoetrope”(注2)。在纸卷上画出一系列连续的草图,然后透过细缝看到移动的影像。还有“praxinoscope”(注3)、“thaumatrope”(注4)、“flip Look”,都是利用旋转画盘和视觉暂留的原理,在娱乐中达到赏心悦目的戏剧效果。另一个显示光线魔力的是摄影的普及,但摄影只是一张静物照片。
那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做的抓拍行为?答案众说纷纭。确切知道这一点的人是埃德沃德·迈布里奇,他一直在这一领域进行实验,并取得了具体成果。从1873开始,他拍摄了一组马在身边飞奔的微缩立体幻影;在1877- 79期间,他甚至把马奔跑的连续照片变成了一个旋转画筒的长条大小,放在幻灯片镜上进行表演。他还试图改进埃米尔·雷诺的“实用镜子”,大胆地将魔术魔术/光影、西洋镜/动态、摄影融于一炉。他发明的“变焦镜”被电影史称为“第一部活动影像放映机”。后来爱迪生发明相关设备时,也受到了穆布里奇的启发。但穆布里奇连续的照片和研究,后来被整合成两本摄影集《运动中的动物》(1899)和《运动中的人体》(1901),该书成为后学者必备的参考范本。从65438年到0884-85年,艺术家托马斯·埃基斯加入了他,他们建立的分析运动的方法一直被用于今天的生物学和人类学研究。
1888年,在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诞生了一种连续画面的记录仪器。本来爱迪生只是想为他新发明的留声机提供画面,但他没有使用投影,而是先将画面处理在一张卡片上,然后在一个“奇妙的镜头”上放映。精彩镜头可以说是一部机械的“翻书”。爱迪生用一套手摇杆和机械轴驱动画册,延长了图像或影像的长度,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公开场合放映影片,一群人可以同时看到一组预先拍摄的影像。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摄影术”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浴》等著名电影,将电影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虽然动画和电影的发展在技术和机械上有一定的交集,都是通过底片曝光,通常投射到银幕上,但动画的审美观其实和电影是不同的,甚至更激进。
早在1882年,发明了“实用镜子”的埃米尔·雷诺兹就开始用手绘制故事画面。一开始是画在长条纸上,后来画在赛璐珞胶片上。他于1892在巴黎蜡像馆开设了“光学剧场”,现场放映的“电影”配有音乐和音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他作为“光学剧场”的号召力在1895年电影发明后每况愈下,但就不经过胶片相机直接在胶片上作画的技术而言,埃米尔·雷诺兹可以说是动画的鼻祖。虽然他的所有电影现在都已失传,历史地位也有争议,但他对后世有很强的实验性的“直接动画”手法。
事实上,动画的创作,从概念上来说,既借鉴了纯绘画的精致艺术,也借鉴了流行文化的卡通化。这种包含先锋精神和低俗文化的两极特征,一直是动画的吸引力所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你可以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