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建置沿革

根据“阳春市杜什字古人类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杨亮人的祖先出现在几千年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公元前214年,出兵攻打珠江流域的越国。秦统一岭南越族后,设立桂林郡、南海郡、项郡,南海郡从最初隶属于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汉武帝出兵击败匈奴后,于公元前11年(丁原六年)新设合浦县高良郡,其政治中心在阳东县大坝镇古城(另一个在马山上塘村)。高良县包括阳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电白、化州、吴川、罗定的部分地区。高良县是粤西最古老的县。

东汉末年,杨亮在东吴的统治之下。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将高良县从汉朝合浦县分离出来,设为高良县,划归广州管辖,分为安宁县(今阳江市及其以东)、高良县(今阳东区北部)、西平县(今阳东区白沙镇、江城区布场乡、阳西县平岗镇及城村镇附近部分地区)三县。杨亮县从一个县上升到另一个县。

南北朝时期,二杨的地位更加重要。公元527年(梁大同元年),高梁县脱离广州,与凌渡县、康宁县、阳春县一起,建立高州。高州府治中心设在江城(公元527年至649年),辖阳江、茂名(含凉德)大部分地区。阳江由县升格为州,县管县,历时122年。是祖国南疆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公元606年(杨迪大业二年),隋政权将安宁县和高良县划分为一个新县——阳江县。阳春县位于阳春县境内。阳江县、阳春县由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阳江县、西平县、阳春县、凌渡县脱离高州,建周恩,属广州都督府管辖。从贞观太宗建立周恩到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除掉周恩,周恩一直统治阳江。阳江和阳春分别为县,两县合称周恩为719。从那以后。江、淳两县属肇庆府管辖。

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阳江县两次升级为直隶州,辖阳春、开平、恩平三县。1870年(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为直隶厅。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阳江直隶厅改为直隶府。1912年(民国元年),撤州府,复阳江县、阳春县。建国后,阳江、阳春隶属江门广东特区;1953变更为粤西行政公署;1956变更为湛江地区;1958年冬,合阳江县、阳春县为杨亮县;1961年分阳江县和阳春县。65438+9月0983是江门市的一个县。2月1988,10原阳江、阳春两县脱离江门市,新建为阳江市,为地级市制。下辖杨春、阳西县、阳东县和江城区。1992新增海陵岛经济开发实验区,1998新增港桥管理区,2002年成立阳江高新区。2009年,港桥管理区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