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的发源地

福州,简称榕树,是福建省省会,位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黄金海岸,东临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两地最近处仅68海里。她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南方倾斜。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闽江贯穿其中。福州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商业城市,也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福州是著名的侨乡。早在汉代,人们就迁徙到了菲律宾。从此,福州人走向海外谋生创业。截至目前,已有25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归侨、港澳侨眷近百万,台湾省福州乡亲60多万。

福州华侨漂洋过海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后汉书》中说:“旧交趾七郡之功,自东野渡海而来,风雨险阻相系。”东冶,当时福州的名字,说明汉代福州与越南有航运往来。历史上,福州有两位影响较大的华侨较早走出国门:一位是明代跟随郑和七下西洋的一代福州水兵,郑和船队先后到过“西方”30多个国家,为许多福州华侨开辟了一条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的道路。还有一次是在清朝末年,近代福州著名的乡村贤者黄乃祥率领众人到马来西亚沙捞越开“新福州”。回顾福州华侨出国的历史,字字有泪有血。尤其是清末,帝国主义掠夺贩卖华工榨取中国廉价劳动力,把中国人当“猪”卖。比如针唱片的创始人黄伟源,他从福建晋江的盘湖搬到印尼中爪哇的王楠,再搬到古图斯的金湖,在2014年成为身家142亿美元的印尼商业大亨。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人有了祖国的坚强后盾,不再是受欺负的海外孤儿。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海外华人昂首挺胸,更加努力地创业。改革开放后,福州迎来了出国热潮,造就了新一代华侨。在新一轮出国潮中,大部分是从福清、长乐、连江、闽清、平潭、闽侯等地走出去的。除了前往上述国家和地区,新一代华侨还把足迹拓宽到匈牙利、罗马尼亚、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在那里扎根、发展、成功。造成这一波移民潮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福州本地资源不足。出国谋生在当时是比较好的选择。国内外的汇率差异很大,所以你可以在国外赚取更多的汇款。一些人因为在东南亚排华案中对大陆政府不满而移民。福清县家家户户都有海外亲戚。惠安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处于台湾省海峡两岸经济繁荣带的中心,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惠安隶属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金三角开放县。被誉为“建筑之乡”、“石雕之乡”、“渔业强县”。1984年被定为对台贸易开放点,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闽南金三角开放县。

惠安县是中国福建省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省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惠安人民借助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大力弘扬“勤奋、务实、求实、团结奋斗、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外经贸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实现和“大泉州”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窦唯港大型船舶建造、大竹岛旅游、境外围垦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即将开工,作为沿海开放区和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的惠安,正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地区和投资中心之一。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南岸,依山傍海,东北临泉州湾,东临石狮市,东南濒台湾省海峡,与台湾省省隔海相望,西部和西北部与南安市接壤,陆地面积649.32平方公里,山川秀美,自然条件优越。晋江市是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对外交通贸易繁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南国佛国”、“海滨邹鲁”之称,全国名胜古迹众多。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有200多万,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他们的祖籍是福建晋江盘湖,他们移居到印度尼西亚四库湖古都黄惠忠兄弟。同时,他们与台湾省有着深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例如,清雍正年间的台湾省知府黄立本就居住在淡水茅,这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居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侨台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出口为导向、股份制为导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具有晋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1997,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23亿元,农民纯收入5257元。旅游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环境日益优化,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现代通讯技术先进。

福建南靖土楼的风景是南靖,古称水蓝县。南方位于福建南部,京族取安靖之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地理位置优越,东接漳州,西接龙岩,毗邻广东。境内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树海”、“竹海”之称,是闽东南的绿洲。

南靖县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之一,从明朝嘉靖年间南靖人出国算起,已有420多年的历史。据1990调查,全县共有华侨华人24653人,分布在五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是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归侨侨眷共15333人。南京的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历尽艰辛。他们与所在国人民和睦相处,为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南靖县也是台湾省同胞的主要祖籍之一,南靖人于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迁入台湾省。明清时期,南京至少有53个姓氏大量迁移到台湾省,台湾省有1万多人是南京移民的后裔,他们广泛分布在台湾省内。1978以来,由于对外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台湾省同胞到南京寻根祭祖,两地交往日益密切。

南京是投资发展的黄金之地,全国电子行业一颗耀眼的明星“万利达”在这里崛起。她正以其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充足的电力、优惠的政策和配套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新一轮创业中,南京人民紧紧围绕“加强农业、搞活国有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闽东南经济强县。南安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与台湾省、金门隔海相望。它被称为“海滨邹鲁”,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永安三年,三国(公元260年)建东安郡。后改为晋安、梁安,隋开帝九年(公元589年)称南安县。她在历史上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丰州金鸡古港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南安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侨眷和台港澳同胞350多万人。它与台湾省仅一水之隔。早在宋代,就有村民到台湾开垦土地。郑成功“开榛子带动荷侨”,带领更多人在台扎根发展。因此,南安成为台湾省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台湾省有654.38+0.5万多南安村民。

改革开放以来,南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利用侨台巨大优势,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与龙共舞、展翅腾飞、中部开花、促进三角、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三点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各项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3以来,经济发展一直位居全省“十强”“十强”前列,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莆田,原名兴化、兴安,建县一千多年,自古以来就是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辖莆田县、仙游县、程响区和涵江区。她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整个地形西北面海,山,中部丘陵起伏,东南是广阔的平原。著名的兴化平原,蜿蜒的木兰河、延寿河、秋鲁河构成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莆田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荔城遍地荔枝”。

以地方口音为主的莆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被融化,而是在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狭小区域里顽强地繁衍发展。莆田人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形成了两个家喻户晓的群体,一个是家境贫寒,子女受教育的莆氏集团,一个是“不富则无镇”的莆商集团。

福建莆田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据20世纪65438 ~ 000年移民人数统计,海外侨胞100万,港澳台同胞40多万,归侨侨眷30万。其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业精英;国内其他省市的乡亲,也是人才和资金雄厚。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万余人,近万名莆仙专家学者遍布全球,其中两院院士15人。

到2004年底,浦上的房地产业、木材业、建材业、民营医院、医疗器械、民营加油站、珠宝加工业、古典家具、手机通讯、餐饮娱乐等为其他地方创造了2000多亿元的年产值。

据悉,莆田在京商人20万人,注册企业654.38+00,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4000多亿元,涉及房地产、木材、钢铁、家具、陶瓷、医疗、石油、建材市场、珠宝、建筑装饰、手机通讯、餐饮娱乐等20多个行业。建材、钢材、木材等大中小市场100多家,占北京市场的70%以上,其中木材约占95%,大小医院数十家,手机连锁店、珠宝店100多家。

在陕投资经商的莆田商人有2万多人,注册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0多家,年销售额上亿的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近1000亿元,涉及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物业管理、钢铁生产等20多个行业。

随着湄洲湾港口的不断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普济村民纷纷回乡投资创业,热情高涨。据统计,普济村民在家乡的投资项目有1258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上海与湛江之间的海岸线中段,东北与莆田、福州接壤,北、西北与三明、龙岩接壤,西南与漳州、厦门接壤,东南与台湾省隔台湾省海峡相望。

唐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发达。当时泉州人已经生活在东南亚、日本、韩国。明末清初,全蜀各郡人纷纷出国谋生,出现了“浮海逐利,十族九族”的局面。鸦片战争前后,欧洲殖民者“开发”东南亚,掠夺资源,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开始掠夺贩卖华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和中国工人出国的港口。从厦门贩运到国外的中国工人被轻蔑地称为“猪”。殖民者雇佣难民当“猪头”,绑架泉州、漳州的穷人。殖民者的暴行让华工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他们不怕强奸,奋起反抗,与殖民者决一死战。近代以来,泉州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国家动乱,天灾人祸,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外谋生。

据2014年初步统计,侨居泉州的华侨有600多万人,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侨勇敢、淳朴、勤劳。他们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东南亚,促进了东南亚的经济文化发展。

全吉华侨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在家乡慷慨兴办文化、教育、慈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他们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从1985到1994,向家乡捐款共计194亿元,涉及教育、文化、卫生、工农业等公益事业。厦门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东、北与泉州市的南安县、安溪县接壤,西、西南与漳州的长泰县、龙海县接壤,南与台湾省省隔海峡相望,东南距金门岛仅数公里。厦门是一座海港和风景城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沿海部分和同安县组成。

厦门是著名的侨乡。厦门(同安)籍华侨82万多人,厦门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52万多人。厦门与台湾省地缘、血缘、命运紧密相连,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通。据统计,台湾省有300多万厦门(同安)籍人。

陈嘉庚先生是厦门同安最著名的华侨。秉承“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是民之天职”的理念,他一生致力于办学,在厦门创办了集美雪村和厦门大学,成为捐资办学的典范,被毛泽东誉为“海外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荣”。

厦门侨乡具有独特的历史因素,抓住了独特的历史机遇,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风景城市,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充分展示了侨乡和港澳同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