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孝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计划为指导,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建立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对话能力,努力提高教学境界;实施综合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不如现代记录方法先进,比如相机和数码录音。

。"

总之,写作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的积累和一些扎实的英语功底。希望大家在平时多努力,一定会克服这个“老大难”问题。

每一个话题结束后,我或者其他三位版主都会写一个总结,也欢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贴出来让大家修改评论。我们需要你的支持,希望你能从这里得到你需要的信息和资料。Gter,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梦想吧!

从我踏上讲台,拿起语文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想:这是我的最爱,这辈子我会陪着她,直到我死。

从教以来,我上过很多语文课,但真正符合我心目中的课程标准的语文课很少。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努力追求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就是把新的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语文、认识语文、热爱语文。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一直备受争议,我们也一直在尝试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为了追求一边倒的课堂教学热烈气氛,有的语文课竟然变成了学科课、政治课、历史课,有的甚至变成了地理课、生物课...所以,很多语文老师都在问:我们语文教学的个性在哪里?

是啊,我们语文教学的个性在哪里?在我看来,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感的积累和运用。因为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化,是文章的表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读写能力,能够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满足实际需要。“在我看来,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棵树,语言应该是根。只有根系发达,根深蒂固,才能确保树木在任何环境和气候下依然能够茁壮成长。

比如学习拜访山里的朋友,在“整体领悟”、“学习欣赏”、“合作探索”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按照本文的写作风格,给大自然中的一位朋友写几条留言。后来我选了几个平时文笔不突出的同学来读我写的东西。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这些学生不仅准确把握了文章中语言的个性,还表达了对这些朋友的看法。他们是真诚的,真诚的。我觉得学生真的全方位接触了语言,对语言的理解也落实了,以至于课后很多学生意犹未尽,还在交流自己的学习。

这节语文课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也让我体验到了教语文的乐趣。同时也告诉我,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语文、认识语文、热爱语文。

回顾自己的教学之路,虽然不是布满荆棘,但也是跌宕起伏。但是为了我心目中所追求的语文课,我会坚持不懈的往前走,无怨无悔

第一课

1.中国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大约1.7万年前的元谋人。他们已经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使用自然火。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能不能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口约70 ~ 20万年。今北京房山周口店发现。他们仍然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能使用自然火,他们还能保留火种,群居生活。

4.这个有人形的洞穴大约有3万年的历史,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它的外形和现代人一样。它仍然使用锤打石器,但已经掌握了钻探技术,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懂得爱美,用骨针缝制衣服,其社会组织形式是母系氏族公社。

第二课

1.河姆渡人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他们会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用骨头耕地,种植水稻,挖井,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在干栅栏房子里,过着稳定的生活。

2.大约5600年前,半坡人生活在陕西Xi的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材犁耕农田,种植谷子和蔬菜,饲养牲畜,制作彩陶,出现了原始的家庭纺织业,住在半地下室的房子里。

3.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兴盛时期的代表;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盛时期的代表。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三课

1.颜地和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们在涿鹿之战中共同击败蚩尤,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2.传说黄帝及其部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尊称黄帝为“人类始祖”。

3.退位制度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尧、舜、禹时期]部落之间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回家三不进”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公元前2070年左右,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家——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第四课

1.夏朝第二代国王是禹的儿子齐,皇位世袭制取代了退位制。夏朝定都阳城,制定刑法,建立政府、军队、监狱等国家机构。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实行暴政,导致夏朝被当时的商朝君主唐打败,并联合周围小国。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2.商朝君主汤非常重视人才,关心人民,重视经济发展。他在夏朝衰落时消灭了它,并在大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3.【原因】由于水灾和政治动荡,商朝建立之初曾数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后,商朝都城稳定,故后人称商朝为殷朝。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周是一个暴君,他创造了“烙印之刑”。

4.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朝,商朝灭亡,建立了西周,定都濠井[今陕西Xi安],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方法: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戚和英雄,封他们为诸侯。诸侯与皇帝的关系:诸侯服从皇帝的命令,朝贡,保卫边疆,战时带兵与皇帝作战,实行长子制;意义: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疆,使周朝强大。

6.在西周的周厉王时期,发生了“中国暴动”。“中国人”是平民。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亡国之君: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建立。

第五课

1.中国的青铜铸造业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商代是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其代表作是司母戊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造型奇特。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成都平原特有的“三星堆”文化,与商周时期相同,以大型铜像为代表。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3.夏、商、西周是以农业(农牧业)为主的社会。商周时期有“五谷”(包括米、粟、黍、麦、豆)。农业有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西周就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奴隶生活悲惨,地位低下。它们可以被自由转让和交易,甚至被杀死用于祭祀和埋葬。

第六课

1.东周(公元前770~221)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和战国(公元前475~221)。

2.春秋争霸的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无力控制诸侯,取而代之的是皇帝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争霸。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3.齐桓公的称霸条件:(1)齐国是东方大国,有称霸的物质基础;(2)管仲变法使齐国富强;(3)“尊王拒洋”获得了政治优势;(4)多次召集诸侯联盟,建立霸权。上述条件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晋文公成了中原的霸主。“远离三宅”这个成语起源于城濮之战。

5.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也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

6.“三族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来形成了秦、汉、赵、魏、楚、燕、齐的战国七雄。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齐威之桂陵、马陵(围魏救赵)、秦赵长平(纸上谈兵)。

第七课

1.生产力转型: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出现于春秋末期,普及于战国时期。牛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经济,满足战争需要,也注重兴修水利。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意义:消除岷江洪水,灌溉大量农田,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建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政治改革运动。

4.商鞅变法:措施:(1)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作;(3)建立县制。成功的原因:秦孝公的支持。意义:秦国成为战国末期最繁荣的封建国家,使秦国统一中国成为可能。

5.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八课

1.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商代)→商代青铜器铭文→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之变)。

2.农历,又称“夏历”,据说起源于夏朝。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65438+二月。战国时期测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

3.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发明了中医四诊。

4.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吸收了民歌的精华,用楚方言创作了一种新体诗。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抒情诗。它是世界文化名人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第九课

1.孔子:春秋末期,他是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教育思想和成就包括:创办私塾,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2.老子:春秋晚期。他是《道德经》的作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反面,主要是刚柔相济。

3.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互不侵犯”。

4.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春秋之战无意义”,主张“仁政”,资源要合理利用。

5.荀子:战国时期儒学的又一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掌握命运,利用命运”的思想。

6.庄子: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

7.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鼻祖。主要写了《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

第十课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了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2)实行县制;(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4)焚书坑儒,加强意识形态控制;(5)北击匈奴,筑长城,开灵渠,开发南疆。意义:巩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11课。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或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

2.第一阶段是陈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意义: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单位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第二类是项羽和刘邦的起义。项羽指挥了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打败了秦军的主力。刘邦先入咸阳,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第十二课

1.文景之治:西汉末年,经济萧条,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繁荣局面。影响: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2.汉武帝大一统:实现条件:武帝本人才华横溢,重用贤人;文景的统治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具体措施:(1)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法令”削弱王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3)军事上反攻匈奴,缓解北疆入侵;(4)经济上,将地方盐铁管理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统一。意义:西汉实现大一统,达到顶峰。

3.西汉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西汉在长安建立的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第十三课

1.秦汉时期,匈奴首领莫顿汗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由于长期征战中原,西汉初年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汉武帝反击匈奴:条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过程:反攻匈奴,夺取河套、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卫青、霍去病指挥漠北战役,打败匈奴,匈奴无法再对抗西汉。

3.西汉和元朝时,宫女王昭君和匈奴人呼韩邪单于结婚(昭君上堡)。为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第十五课

1.西域:今新疆地区,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克什湖以南。

2.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岳攻匈奴;结果我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了解了西域各国与汉朝交流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出使西域,建立友好关系;结果:汉代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

4.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2)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3)为中央政府实现对西部地区的政治管辖创造了条件。

5.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汉武帝宣帝),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专管西域事务,这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归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东起长安,过河西走廊,出阳关或玉门关,入新疆,经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意义: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7.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后。当时东南亚、南亚、西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这条海上通道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

第十六课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发明的,以麻和丝为原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一部著名的数学著作。

3.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确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外科手术用的“麻沸散”,创造了医疗体操“五禽戏”;与此同时,“医圣”张仲景撰写了医学巨著《伤寒论》。

第十七课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中的一些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在东汉时期,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白马寺建在了中国的首都洛阳。

2.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起源于东汉。它的创始人是张玲,老子是创始人。据说四川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

3.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主要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十余年后,他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传记通史——《史记》,记述了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

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这也反映了当时雕塑业的高超工艺。

第十八课

1.官渡之战。200年,中国北方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关键战役。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袁绍以轻敌为荣,指挥不当。他不善于采纳谋士的建议,最终失败了。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

2.曹操“豪李星”的依据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乌鸦”,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3.赤壁之战,2008年,是形成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合兵一处。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操来自北方,没有学会水战;(2)曹操骄傲轻敌,指挥失误:(3)孙刘联兵得当(火攻);(4)据理:当时国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220年,曹丕弃汉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或、或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建都建业(今南京)。意义: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结果,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三国统治者都重视经济发展。魏大力兴修水利,蜀锦行销三国,吴造船业兴盛。

6.吴船队到达益州(今台湾省),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省的联系。

第十九课

1.263年,魏灭;265年,司马燕篡夺了魏国政权,建立了西晋,并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回到晋国,国家再次统一。

2.316年,内迁的匈奴消灭了西晋。西晋灭亡的原因是:(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2)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3)迁入的少数民族乘西晋内乱之机,起兵灭金。

3.匈奴、鲜卑、羌、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主要原因:被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所吸引。积极影响:促进了北方黄河流域各民族的融合。

4.西晋后期以来。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南迁江南,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5.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与西晋不同,东晋的政权在江南,不是一个王朝。

6、4世纪后期,在氐人建立先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后,发生了一场对抗东晋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383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导致前秦政权解体,而东晋在南方实现了暂时的稳定。

7.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影响(或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第二十课

1.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原因)北魏孝文帝为了解决首都供应问题,学习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迁都洛阳。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2)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族贵族结婚;(5)采用汉族法律制度;(6)学习汉族礼仪,以孝治国。意义:(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

4.南朝:东晋灭亡后,南方存在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北朝: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

第21课

1.(原因)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用“割圆法”推导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比欧洲早了近1100年,并写了专著《构成》。

3.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姚敏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4.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第二十二课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魏晋时期,书法的字体由篆书、隶书变为楷书,草书、行书逐渐流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行书名篇《兰亭序》被后人称为“书圣”。

2.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一幅妇女史》和《洛神图》

北魏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主持发掘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在七年级历史书I的结尾

一个。史上最多: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秦国。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的光武起义。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4.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地震仪。

5.“神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创举。

6.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

7.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著作是《齐·姚敏书》。

第二,请找出公元前6年在时标上的位置(自己标注)。(2分)

公元前10,公元前5年,公元5年,公元10

在古代,有一个孩子出生在公元前3年的7月。公元10年7月他多大了?答:7

请在年表上标出,并说明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三、朝代联系(西周下阶,12分)

春秋夏西周战国西汉商西晋秦东汉南北朝东晋。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第四,历史诊所

1.公元前某年的某一天,大臣呈上一张纸给秦始皇,秦始皇审阅后回到后宫。突然觉得口渴,就喝了水,吃了专门从西域带来的葡萄。

请问:上面有哪些错误?判断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案:1。西汉初年就发明了纸,秦朝还没有纸。2.葡萄是张骞下西洋后传入中原的,秦朝时还没有葡萄。3.公元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时限:公元前221-公元前210,这期间嬴政被称为秦始皇。

2.萧冰问道:“小红,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战争很感兴趣。能给我推荐一本介绍兵法的古代兵书吗?”

小红:“那太简单了。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

诊断:应该是孙子兵法。

3.小青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答道:“当然,中国那么多佛寺都起源于中国。”

诊断: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4.小文:“小真,你刚从河南洛阳旅游回来,给我介绍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

简:“看,这是我拍的照片。这是洛阳的白马寺,这是洛阳的云冈石窟。”

答:洛阳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在大同。

5.小啊问:“小K,你最崇拜哪个历史人物?”

小K说:“我最崇拜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诊断:蔡厚纸发明了。

6.小啊问:“你最讨厌三国时期的哪个人物?”

小K说:“我最恨曹操。”

诊断:曹操属于东汉末年。

7.小A:“小K,我想了解一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该看什么书?”

小K:“那不容易。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就知道了。”

诊断结果:应该看到

动词 (verb的缩写)连接问题

1

名义上,赵括。

焚书坑儒秦始皇

伏剑,一草一木的战士。

尊敬国王,骚扰齐桓公。

2.陈胜和光武起义。

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北伐洛邑,打败了晋国。

四面楚歌,项羽被打败了。

第三章刘邦进咸阳赢得民心。

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

在班超参军。

指挥长平战争的纸上谈兵的赵括。

战国时期魏为救赵而被围的桂陵之战。

3.春秋时,孙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战国时董仲舒说:“民为重,君为轻。”

西汉孟子“温故而知新”

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齐桓公尊敬国王并且傲慢自大。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顾恺之《洛神赋图》

范真的神灭论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第六,列出问题

1.列举南北朝以前历史上五次战役(包括双方)的名称。

答:邱勇、绥阳、嘉善、象牙湖、六合之战。

2.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统一中国北方的政权名称及建立政权的民族。

答:曹魏,西晋(灭魏后全国短暂统一),前秦,北魏,北周。

3.列出夏商周的创建者和征服者。(6分)

夏:人

尚:王。

西部:周武王的周幽王。

4.列举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统一局面所采取的措施。(6分)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削弱封国的力量

3.强化监督体系

5.请列举战国时期儒、道、法、墨四家的代表(4分)。

儒家思想:孔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翟墨

6.填写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政权名称确立,时间确立,首都确立。

魏220-265曹沛洛阳

蜀221-263刘备成都

吴222-280孙权建业

7.以历史年份为尺度写历史事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