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著名建筑
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者同属一座建筑,即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现已拆除重建)、北京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工人体育场。
其中,在1959的选择中,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属于同一座建筑,分为两部分:南部设置中国历史博物馆,北部设置中国革命博物馆。1969年9月两馆合并后,更名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3年6月,恢复独立建制。2003年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民大会堂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面照片
中国农业展览中心
北京火车站夜景
北京工人体育场内场
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也算是当时的全国十大建筑。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献礼工程。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兴建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国庆工程。由于该计划一般包含10个大型项目,因此也被称为“十大建筑”。
1958年9月6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在北京召集10000多名建筑工人开会,做国庆工程动员报告。除了组织北京34家设计单位外,还邀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多位建筑专家来京共同打造方案。建筑专家、教授、工人和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对各种项目提出了400个方案,其中仅人民大会堂就有84个平面方案和189立面方案,并结合项目对天安门广场提出了各种规划意见。1959年2月,最终确定了当时的“国庆十大工程”。
周恩来总理提出“一切为我所用”的原则,全国建筑行业精英采用非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设计、备料、施工),在10个月内高质量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创作思路基本上是自由的,没有回避被诟病的大屋顶模式(国家农业展览馆),也没有排斥西方。当时中国处于西方经济封锁之下,这实际上是中国建筑师在封闭条件下对现代建筑创作的一次独立探索。但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不可能产生建筑创作的普遍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