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日晷怎么样?
我给你一个链接,你认真看了就知道了。不需要别人教。baike.baidu/view/41644? Fr = ala 0 _ 1补充:本链接后半部分有详细的角度计算方法。
日晷如何显示时间?
一个普通的日晷,通过太阳的阴影来测量,有任何形式的日晷。这个日晷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地理纬度相同,并正确指向北极,即有一个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通过观察这个指针在指定区域的投影,可以确定时间。目前常见的日晷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1)水平日晷是最常用的日晷,使用的是水平表盘。日晷轴的倾斜度是根据使用地的纬度设定的,刻度需要用三角函数计算。适合在低纬度地区使用。(2)赤道日晷是根据使用地点的纬度,将轴(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盘面上的刻度是等分的,投影在盘面上的夏和冬轴的阴影会分成盘面的南北两部分,适用于中低纬度地区。如果把圆盘改成圆环,就叫赤道罗盘日晷。(3)极盘指针投影的平面与指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角度与地理纬度相同,面向正北。时间的描绘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轴是一条平行线。适合各种纬度。(4)垂直直南表盘的表盘朝向南方,垂直于地面。这种日晷比较适合中纬度(30° ~ 60°)。(5)垂直直接东或西标度盘面向日晷的正东方或正西方,并垂直于地面。这种日晷只能在前半段(东)或后半段(西)使用,但适用于世界各纬度。(6)横向垂直倾斜刻度的表盘采用垂直日晷。这种日晷需要根据建筑物墙壁的方向进行刻度,不容易制作。根据季节和时间的不同,有时没有影子。南方和垂直于东西方的日晷可以看作这种形状的特例。(7)日行式日晷没有时针,只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纬度,在地平面上画出不同扁度的椭圆,并在上面画出时间线,长轴指向正的东西方向,而南北方向的短轴需要刻上日期,以表示竖杆测量时间的正确位置。日晷角度的计算等。除了指针的正确安装,时间线的描述也不容忽视。各种日晷的时间线描述与日晷的地理位置和时针的高度有关。假设地理纬度为φ,时针高度为H,要标注的时间与正午之差为T;时间轴与时针的夹角为A,距离为d,则每个日晷的计算公式如下:(1)水平日晷:TAN(A)=TAN(T)*SIN(φ) (2)赤道日晷:等于每小时15度,垂直于正午线。(3)极地日晷:D=H*TAN(15*T) (4)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东或西垂直型:d = h * tan ((6-) T)指角度TAN(W)=SIN(θ)*COT(φ)指角度SIN(O)=COS(θ)*COS(φ)指时针与时针之间的时间线差cot (r) = cot (θ) * sin (φ)TAN(φ) θ:日晷壁的斜角(7)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之比:sin(φ)竖杆的位置(人站的地方):& gt
日晷如何显示时间、月份和季节?
从“表”到日晷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如果“表”在地面上配以适当的刻度划分,就可以成为水平日晷。而水平日晷的校准需要投影几何的知识,这正是中国古代所缺乏的。赤道日晷虽然安装复杂,但刻度相对简单。所以中国古代流行赤道日晷是很自然的。
材料和工具:
瓦楞纸箱、圆盘、尺子、剪刀、钢笔。
生产方法:
1.展开一个瓦楞纸箱,沿着圆盘画一个轮廓,剪下来。
2.用尺子找到圆的中点,把它分成四等份。把尺子放在3点和6点的位置,把这个四分之一分成三等份,然后标出4点和5点的位置。以此类推,标出12点的位置,这就是脸。
3.用硬纸板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条直角边是表盘中点到每个数字的距离,另一条直角边是最长边的一半。这是针。把指针贴在表盘上,指针的末端指向VII。
4.那么,让我们成为栋梁。在纸箱上画出柱子的形状,剪下来。注意两边对称。需要制造两个这样的支柱。
5.将一根柱子从上到下从中间切开,另一根从下到中间切开。切口的厚度与纸板的厚度相同。把两根柱子插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稳固的支架。
6.把日晷板贴在柱子上,然后把日晷放在向阳的花园里。日晷上的阴影会告诉你现在的时间。
提示:这个日晷可能不太准。这里提供的只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日晷制作。要想让日晷走得更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计算公式,需要了解地球的经纬度关系。
各种日晷的时间线描述与日晷的地理位置和时针的高度有关。假设地理纬度为φ,时针高度为H,要标注的时间与正午之差为T;时间轴与时针的夹角为a,距离为d,del:太阳赤纬,v:时间点在短轴方向的值。
d:长轴方向时间点的值,那么每个日晷的计算公式如下:
水平日晷:TAN(A)=TAN(T)*SIN(φ)。
..2)赤道日晷:分工等于每小时15度,午线垂直向下。
...3)极地:D=H*TAN(15*T)
..4)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东或西垂直式:D=H*TAN((6-T)*15)
...6)横向垂直型:TAN(A)=SIN(O)*TAN(R+15*T)
.....指时针与墙面垂线的夹角,TAN(W)=SIN(θ)*COT(φ)
.....指时针高于墙面时的角度SIN(O)=COS(θ)*COS(φ)。
.....指时针与午线的时间线差COT(R)=COT(θ)*SIN(φ)。
.....6点和12点时间线COT(S)之间的夹角=SIN(θ)*TAN(φ)。
.....θ:日晷壁的斜角。
..7)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
.....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之比:sin(φ)
.....立杆的位置(人站的地方):Z=TAN(del)*COS(φ)
我只是给了你一个大概的想法。你可以试试。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制作日晷图
如何制作日晷仪
材料:
一块纸板
纸板或硬纸板底座
(30厘米×15厘米)
半罗盘、磁罗盘
透明胶带
生产方法:
一张薄薄的纸板可以剪成直角三角形,这是一个指标。但首先你要知道你所在位置的纬度,这是一条假想的环绕地球的圆形线,纬线与赤道平行。从赤道到地球的极点分为几度,赤道零度,北极北纬90度,南极南纬90度。你可以找到你在地球上的纬度。美国大约在北纬30 ~ 50度;中国大约在北纬5 ~ 55度。
假设你的纬度是40度,这是你做的三角形最长边(斜边)的角度。在直板上画一条长15cm的基线(如图1),然后画一个90度角,沿着这个角的边向上约13cm,从基线量出40度角,沿着这个角画一条直线,完成三角形。这条对角线长约20厘米。剪下这个三角形。画一个30cm× 15cm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个正方形的中间对折,使它成为两个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在这个矩形里画一个半径为15cm的半圆。这样,一个基地就做好了。用胶带将前三角粘到这个底座上。三角形的底边放在将矩形分成两个正方形的虚线上,三角形的40度角斜边的端点放在半圆的中心(如图2)。
用罗盘针使太阳表南北走向(如图二),使太阳表的直角边站北,圆心朝南,也可以使直角边面向正北,而不是磁极的北极。一般来说,街道是正南正北。你也可以在晚上用北极星来确定正北。
设置好日晷仪后,每小时在底盘上记下日影的位置。可以得到,日晷在半圆的起点6点,三角形的直角12,半圆的另一端下午6点。每小时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这样,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你可以用日晷来测量时间。
我成绩不够发图。
晚上如何给日晷计时?
古代计时工具很多,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日晷”,一种是“漏”。日晷是根据日影的移动来计时的,与日晷表面的刻度相对应。日晷也是一种通过观察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影子的位置来确定时间或者当时的分钟数。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日晷是汉代以前使用的,在机械钟传入中国之前一直是常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分由指针和刻面组成。当太阳在天空中移动时,手的投影在表面上像时钟的指针一样移动,这可以指示时间。你应该在北京的故宫和天文台看过。漏水是滴水计时,由四个装满水的铜锅,上下叠放而成。前三个底部都有孔,最下面一个上面垂直放着一个箭头形状的浮标。水位随滴水上升,壶身有刻度计时。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古籍《李周》中有关于土圭使用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悠久。标准量规使用太阳投影的长度来判断时间。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测量直立在平地上的日影的基准或石柱,称为表;一个是用来测量正南正北方向上的地表阴影长度的刚性板,称为圭。既然太阳的影子可以用长度单位来度量,那么用分和英寸来表示时间的“阴”和时间的长度也就顺理成章了。标准表和漏壶都是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算时间,但是下雨或者天黑的时候就会失去作用,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可以昼夜计时的水钟,这就是漏壶。漏是指漏锅;雕的意思是雕一支箭。箭头是一把标有时间刻度的尺子。漏雕就是利用均衡滴水漏的原理,通过观察壶内雕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裂口的使用比日晷更常见。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诗情画意的关于失踪版画的篇章。如唐代诗人李贺说:“犹如宫漏添海水,一夜滴长门。”宋代苏轼:“月缺时,人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计时器。利用水的流动给机械计时器计时有很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作为动力来驱动机械结构计时。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7年,东汉张衡制作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载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计时器的功能。随后,历代都相继制造出带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车将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车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让布偶随时出来敲鼓,摇铃报时,显示征兆报子、丑、阴、毛十二时辰。这种计时器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也是天文仪器和计时仪器的混合体。到了60年代,中国的机械计时器已经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独立出来,不仅有传动系统——齿轮系统,还有擒纵机构。如果再进一步,可能会出现一个完全现代的时钟。可惜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从西方引进了机械钟。除了上面提到的主定时器,还有其他的计时方法。如香印、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原来的昼夜分为100分钟,因不能与十二时辰整除,先后改为96,108,120分钟,清代正式定为96分钟。这样,一个小时等于八个季度。一刻分为三分,一昼夜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节气相对。注意,这一分钟不是当前的一分钟,而是一个“字”。在两个瞬间之间,刻着两个奇怪的符号,所以叫“字”。字的下方,以麦芒般细的线条划分,称为“第二”;“二”字由“他”和“少”组成,这里他指小麦,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不能划,只能说“细如蛛丝”,叫“突然”;比如“突然”这个词,突然指的是很短的时间,但它指的是变化,是指很短时间内的变化。现在每天的昼夜是24小时,而古代是12小时。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时,人们把中西方的时间点分别称为“大时”和“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忘记了“大时”,而“时”则沿用至今。在古代,时间(大时间)不是用1234来计数,而是用丑陋的孩子来标记,并用老鼠、牛、老虎、兔子等动物来代替,认为这样容易记住...>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