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几代人的知识和努力下,形成了丰富的藏书。其中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古籍、民国科隆画册、木版年画、海报、拓片、西方名画、民国美术刊物、美术期刊等为主。收藏于20世纪50、70年代,无论是品种、品相还是数量,都远胜和超过同类高校图书馆。作为我馆的特色馆藏,具有非常珍贵的信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我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国务委员李参观我馆时,听了介绍后,对这套藏书赞不绝口。我们图书馆有5000多种书籍,20000多册。从版本时间来看,除了明代的一批佛经外,清代的书约占一半,民初的书约占一半。其中,清初顺治年间所作的绣像小说《一个爱情》残本,是我馆较早的版本书,也是我国孤本。从分类上来说,我馆网上收藏的古籍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古籍系列、诗词集,如扬州丛科、知不斋系列、金篆秘书、西青砚谱、美术系列、古戏系列等。二是与艺术相关的文学书籍,如历代书画史、书画描述、书画碑刻、金石学著作等。,并注意收集不同版本,如《吴越书画笔记》,有四种;三、图文并茂的书籍是线绳中的古籍,包括画谱、图集、印谱、笔记谱等艺术类书籍。,以及古代小说和戏曲的插图版本。这些书是我馆当年藏书的亮点之一,有些至今未再版,因此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如《镜中钩影画室》(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徐乃昌出版,金石学)、《镜中钩影与萧声第一集》(光绪13版)、《毓秀堂画传》(光绪9版)、 醉素斋的绘画战术(清末著名画家戴希洪著,光绪17版)、诗画船(光绪17版)其中,于右任题写的《绘制古籍《西厢记》校勘新注,是民国12年根据王香雪《明史》在鉴古斋影印的,版本非常精美。 除了木刻单色图画书,早期也有彩色印刷的书籍,如清末出版的《明史图卷》;四、在现代胶印技术普及之前,以照相复制技术为基础的古龙印刷工艺因其逼真的效果,形神兼备,被广泛用于绘画、照片、拓片、壁画、版画、书法、古籍的复制。曾被气功称为“下一个原创”。我馆收藏的民国初年古龙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在当年的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图书有100多种,大部分是当时著名画家的画册,如《中国著名画家史》(1921版)、《当代著名画家画海》(1931版,《民国时期陈至郑昌著名书画家作品集》、《智超》、《白社画集》(潘天寿、等五人于65433年在沪组织白社画派 并于同年出版上海金城工艺社发行的《白蛇画集》第一册、本集第二册)、王世子画集。 白翁)、范山水(1931版)、十二洞梅花书(吴昌硕早期作品)、陶醉庵山水书等。就版本价值而言,我馆线装书古籍中的善本不少。如前所述,除了收藏了许多不同版本或至今未再版的古籍外,上世纪50年代,徐守尚先生(鲁迅先生)、周作人先生、先生、先生等人还将其一生收藏的部分书籍捐赠给我馆保存,其中不少是不可多得的珍本善本。如1952著名藏书家张淮博士赠送的图书中,有145种文艺类图书,大部分都有“张百龄藏书”的朱文印章。这些著名藏书家的题词尤其提升了书籍的文化价值。除上述线装书外,我馆还收藏有大型古籍丛书和书籍,如《四部集简》、《丛书集成》、《清代御诗集》、《古今图书集》、《四部集》和《四Ku全书·第一辑珍本》等,共计65,438+00000余册。木版年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从清代一直流行到解放前,解放后逐渐被胶印年画所取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图书馆已经收集了3000多幅木刻年画。从所收集年画的产地来看,以杨柳青年画最多,其次是桃花坞年画和潍坊杨家埠年画,还有少量来自朱仙镇、武强、绵竹、北京、福建、浙江、南京等地的年画。收藏的年画来源完整,风格多样,多为清代中后期雕版印刷,版本较为珍贵。就木版年画的内容而言,几乎都体现了各个产地的代表性内容,如杨柳青的文武门神、娃娃戏、仕女画、农忙、戏曲等。、桃花坞的白子画集、苏州万年桥、长门画集、一片和谐的气氛、杨家埠的十大忙人十大忙人、京神码等就木版年画的形式而言,有各种各样的,如门神、偶像、中堂、月光、斗方等。在印刷技术上,近一半的年画是彩色套印和手工上色,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印刷品。即使是单色刻线,由于大多是原版印刷品,所以线条清晰流畅。1994左右,我们图书馆曾经进行过木刻。值得一提的是,我馆还收藏了德格印经院印制的木刻单色线雕藏传佛教造像。线条娴熟,圆润,精致,极具风格化,印刷精美,是我院教授文金扬于20世纪50年代所赠。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海报也是我馆五六十年代收藏的一个重点。海报作为我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七十年代一直处于造型艺术的前沿,如宣传建国方略、参与政治运动等。同时,大量专业艺术家的参与提高了海报整体的艺术水平。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其绘画风格独树一帜。我馆有13000多张海报,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包括领导人画像、战争)、经济(工农业)、科技(如医药卫生)、文化(如样板戏)、民俗、社会等各个方面。收藏品种齐全,不乏当时精品。在海报成为当今收藏热点的形势下,我馆收藏的海报种类繁多,品种丰富,足见收藏者对当时时代艺术的敏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漫画书在50年代和80年代广为流传。漫画和海报一样,不仅是具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收藏品,而且因为有专业艺术家的参与,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我们图书馆有8000多本漫画书,包括许多著名漫画家的经典作品。从1951到1987,著名东方艺术史学家常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常先生在东方艺术、艺术考古、宗教艺术方面颇有造诣,出版有《汉代画选》、《中国画艺术研究》等。,并主编《中国美术*绘画汇编全集》。由于常先生对画像石、书法的研究引人注目,他收藏了大量精美的画像石、书法拓片原件,约有5400页。这些书法拓片多为原拓片,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拓片,拓片清晰完整。有些拓片比已发表的更完整,或者没有公开发表过。我的收藏中有6000多幅西文单页画。前策展人常先生1989年(收录于华夏出版社北京版1997版《端木宏亮、方成绘画选辑》)撰写的《冰室中的失落宝藏》中,有部分藏品记载如下:“自65438+。其中,孙培仓为过去的北平研究院收藏了一批欧洲、德国、法国等国著名画家的油画,解放后归还科学院。有一天我去看老郭(郭沫若——作者注),正好在仓库里拿出来。中国保存下来的著名画家的原作还不多见。我签了老郭作为中央美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老郭同意,将从图书馆用汽车运送。这就成了美院展厅的基本藏品,也是美院的艺术家修剪的,这些原本珍贵的画框也被修复了。后来,藏在孙培仓家中的大量西洋画原画也归还我院。这些艺术品很少印刷,前一两件由国家美术馆保存。孙氏选择了最初的几张照片,只有原始的那张是第一张,而且不容易得到。徐悲鸿先生经常称赞孙氏的勤奋和细致的知识,而这些宝藏被他身后的我们医院保存下来,也是因为前任院长的教导。“当时教材匮乏,这些珍贵的图片在我们学院的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馆民国美术刊物和期刊在重大美术课题研究和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机构甚至国外美术史学家都来我们图书馆查阅过这批资料。据统计,我馆有民国美术出版物1500余种(线装书除外),丰富。其中200多种图书没有收录在民国出版书目中,这应该是我馆独有的。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资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又一代的工作人员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努力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藏品不仅展示了我馆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为我馆的教学和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图书馆的优秀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