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为什么会成为「政治名山」?

庐山成为“政治名山”的原因;

1.自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开始,庐山先后被英、俄、美、法等二十多个国家修建,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避暑胜地。与此同时,庐山出现了大量的外国教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和市政会,庐山成为西方文化对中国腹地影响的独特代表。

2.民国二十六年(1937)夏,周恩来两次赴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日合作中央为出版国宣言》,促进了中日合作,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1937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作了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谈话。

3.1959年7月至8月,1961年8月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国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三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4.1959-1961年,毛泽东写了《登庐山》等两首气势磅礴的诗,致力于歌颂庐山的雄伟之美、历史和文化。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是庐山政治名山地位的体现。

扩展数据

庐山文化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浩瀚的墨海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李白笔下的秀峰马尾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毛泽东笔下“险峰生仙洞,风光无限”的吕洞宾仙人洞,是一个诗与景交融而名扬天下的绝处。

庐山还有名胜古迹:白鹿洞书院,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小天池,朱元璋和陈友谅攻打鄱阳湖的地方;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阁;千年老树白居易的花径;鄱阳湖的入海口,这里有三千多种植物,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的五老峰,还有陆羽笔下珠玉飞溅的三叠泉瀑布。

“葱郁飘逸,炫耀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就受到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成为隐士、高僧的靠山,政治家、名人的舞台,从而给庐山带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使庐山成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景观文化是人们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创造的壮丽世界,是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庐山景观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反映,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既诗意又人性化。自东晋以来,诗人以豪迈的激情和辉煌的笔触,唱出了四千多首有关庐山的诗词歌赋。东晋诗人谢灵运的《庐山》和南朝诗人鲍照的《望娇娇》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庐山也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写作,他的田园风格影响了以后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庐山,为庐山留下了《看庐山瀑布》等14首诗。他的诗《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源远流长,在中国和海外华人社会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诗词中的精品。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林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学的名句...

庐山风景是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经过诗人、画家、作家、哲学家的精神审视,创造了许多人文气息特别浓郁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那么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为背景的桃花源,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南朝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推理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创造了一个景点——花道。他在庐山建了一座“庐山草堂”,他的《庐山草堂》是描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杰作。

宋代理学家朱复兴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色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朱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规范,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进程。

百度百科-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