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八怪不坐凳子。

这个怪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关中人的“蹲景”在地球上绝版了。

关中人管蹲叫踢腿,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汉语的“坐”演变而来的。古代人“坐”的本意是跪着,并排坐在座位上,双脚后面跟上屁股的重量。史书记载荆轲刺秦王。始皇帝坐在地上无法拔剑,逃跑时却忘了拔剑,只好拄着拐杖到处走。晋代有个“不劳而获”的典故,也讲到席地而坐的习俗。这种风尚的改变应该是在晋代以后,关中地区基本保持了“坐”的初衷,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大腿压着小腿,变成了蹲的姿势,想蹲就蹲,这种风尚就传承了下来。

蹲是要功夫的。只有经历了多年的历练,才能蹲久一点,从容不迫,无忧无虑。如今,在Xi安的背街小巷,我们偶尔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堆老老少少蹲在周围下棋,几个小时过去了,也不动了。也有人蹲着,打扑克,抽烟,但这样的“蹲场面”越来越少了。

这要看关中的“蹲景”,还是Xi安周边的下乡。记忆中有一幅画面。两位老人在路上偶然相遇。寒暄几句后,他们蹲在路边,抽着烟,挑了块石头纵横画了六条线,玩着树叶和石子。他们玩的游戏叫输党,狼吃娃。你很难找到陕西一些民间事物的源头。这种有攻守、有战略、有斗智的博弈,可能在围棋之前就已经流传开来了。只是这种草根游戏很难诉诸优雅,可能会慢慢被淘汰。然而当天晚上,两位老人不吃不喝地蹲到日落,背影模糊。下班回家,看到两个中年人蹲在路边玩迷路,拿烟头冰棍当棋子玩。在城市里看到这样的场景,让人匆匆驻足。

农村最常见的“蹲坑场景”就是吃饭、开会、办喜事、办丧事。关中农村的男人,吃饭休闲都爱和大碗老碗一起蹲着。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信息闭塞,女人可以针脑挨家挨户,找知心姐姐八卦,放回各种消息。男人自以为高贵,不方便到处乱逛,撩起窗帘。于是,他们爱聚集在村头、老庙、碾米厂前,像南山猴子一样顺顺利利地蹲着,搞外交和娱乐活动。听父亲说,这里有个老地主,天天在祠堂的屋檐下度过,吃着和穷人差不多的饭。老楼主唯一的奢侈就是过生日,所以让宝宝端一盘炒鸡蛋也是一种美味。我父亲说老地主家很有钱,但他极其吝啬。到了晚上,他就用玉米秆来点,他舍不得点一盏绿色的油灯。那时候庄稼人更穷。

关中人爱说“站累了,坐在窝里,歇一歇最热闹。”蹲坑在关中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有传统,有习惯,有落后贫穷的历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