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的学术价值

《名释与尔雅》、《方言》和《说文解字》历来被视为汉代四大训诂著作,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为:

1.史明以声训释名物,开启了以声求义之路,促进了古韵书的产生。《名释》也是汉代音韵学的一部力作,为研究汉末音韵和古代音韵学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尤为可贵的是,《名释》中记载了当时一些词语的方言读音。如《天演论》:“天、禹、司、燕、姬,以舌腹言。上帝,展示它,在世界的高处展示它。青和徐用舌头说话。””风、燕、宇、师、纪横嘴合唇。风者,潘也,其气盛而禽兽也。清、口、唇、言。”这些记录显示了汉代一些方言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这些都是杨雄方言中所没有的,因此非常有价值。

2.《史明》记录了许多汉代常用词,可与《尔雅》、《说文》和古代经典或注释相媲美。如《说文合补》:“秦、伯夷后,国被封,地适何。贺聪,蚌埠省《解名解周》:“秦,天津,其地肥沃滋润。”这个说法就是秦“地宜粮”的证明。特别是与史明《尔雅》、《说文》和《经传》有许多不同或不同的解释,是很有价值的训诂材料。如《诗·风·春》:“我怀念那肥美的春天。”毛传说:“我们离开同一个地方,我们回到的地方叫做肥泉。”为什么同一个源头流向不同地方的泉水被称为“肥泉”?《释名释水》云:“此书合出,少渗,属之枝散,更似肥。”刘茜解释了整个故事,比毛传更进了一步。又如《礼记》:“七十岁而传,八九十岁。”《释名释寿》说:“七十岁,而我白发。八十岁,他是铁,皮肤黑如铁。九十岁矣,背有文章。”这种解释不同于曲礼,内容丰富。又如《说文》:“瓦器、土器也是被烧过的通称。”瓦本指的是烧制的陶器。《时世明公诗》:“瓦者,足踝也。脚踝,结实又漂亮。”这里说的瓦是指覆盖屋顶的瓦(古瓦宜向外;瓦与瓦之间是相连的,就像人的脚与脚踝相连一样,所以“瓦”字被解释为“脚踝”,说明“瓦”的含义至少在汉末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类材料对我们探索汉语的语义和历史是非常有价值的。

3.史明仍然保留着一些汉代的古语。如《释天》:“露,忧,忧事。”“复议”是句老话,也叫“曝光”。它出现在《韩朝厝传》、《颜著传》和《淮南子·世泽篇》中,意为“阴”、“润”。天道释义:“彩虹也叫美。”这在古代是众所周知的。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在荒年吃了菜死了,都变成了绿色的彩虹,所以叫美人彩虹。《丧礼制度解读》:“自汉代起,死即谓之事。”“死在监狱里是一种考验。”这些古语传递了古代语言的信息,可以作为考察古今语言发展轨迹的证据。

4.《史明》所阐释的对象并不着眼于文学语言,而是着眼于日常事物,所以它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生活,从天文地理到人事风俗。另外,《史明》这本书写的时候离古代也不远了,所以我们可以从所解释的东西来推断古代的制度。如《书释约》:“汉制,约封侯曰书。书,是的,这样整个事情就不会犯。”说明在追封汉侯的时候,就有防止他违法的文件。又如《诗典仪》:“碑,被也。这本书是在下葬的时候立起来的,石鲁鲁(滑轮)用绳子套在上面,引到棺材里。朝臣细数令尊功德,美事写在上面。后人无缘无故(就是无缘无故)在路头、在明显的地方修建,文名就叫碑。”这显示了纪念碑功能的演变。原来,在古代的葬礼中,在墓坑两端各种一块石碑,石碑之间放一个滑轮,绕在滑轮上,棺材慢慢降下。后来,碑被用来追溯祖先的功绩。《书契释》:“嘿,忽然。有教令,有所启示,就写在上面,免得忘了。”由此可以了解大臣在古代宫廷会议上手持手板的目的。《释衣》:“下蹲时,一个当胸,一个当背。”汉朝的裤裆相当于后世的马甲。“哎,穿上,扛在肩上,不如下一个。”披肩最初被认为起源于晋代,可见其存在于汉末。首饰释义:“胡须,被子也。送的少的可以帮着送。”原来假发早在汉代就被用作头饰了。“戴耳珠曰君..这本来是蛮夷所为,蛮夷女子轻佻好走,所以也是一锤,对今天的中国人也有效。”由此可见Zan的产生和传播。释器:“枷,加也。”在手柄上加一根棍子,从它的谷中伸出来。“由此可见,今天一些地区用于脱粒的农具连枷的历史相当悠久。阅读这些记载,可以获得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的文明史,研究事物的起源和汉代的生产生活。

由此可见,《史明》对于训诂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都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阿清朝人毕元说:“其书参考校风,融会古今,辨名物与礼之异,是继《尔雅》、《说文》之后不可或缺的书。”这个评价很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