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的历史背景

二战期间的背景: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然后,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声称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领土。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将德国的侵略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美、德、意领导人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签订了将苏台德区等地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协议。历史上,这次会议被称为“慕尼黑危机”。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德国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苏联对英国和法国更加不信任。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1939年,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又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 9月1—1945 9月2日,德意日法西斯等轴心国(以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反法西斯联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为另一方。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作战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造成9000多万军民伤亡,浪费4万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苏、中、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