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什么?
因为豆腐在宋代的文献中已经大量出现,所以豆腐在当时的流行是毫无疑问的。隋豆腐谢讽刺《诗经》中的“加奶腐”可能指的是豆腐,这可能是最早的关于豆腐的文献,所以隋唐时期做豆腐应该没有问题。然而,根据宋代朱的说法,豆腐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朱写了一首关于素食的诗,说:“种豌豆幼苗,累坏了心。早知淮南之术,早得春布。”诗中有自喻云:“豆腐传世,原是淮南之术”,后来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也沿袭了这一说法。由于没有更早的文献记载豆腐的发明年代,所以很多学者都不认为这项技术在汉代已经存在。刘安作为炼丹师,可能在炼丹和研究动植物药理的过程中,发现了豆浆的凝固性,从而制作了豆腐。这种推论被一些人视为道家的依附,是不充分的。
虽然文献没有证实汉代是否可以制作豆腐,但考古学家从地下出土文物的研究中发现了重要线索。1959-1960期间,河南省密县大湖亭村发掘了两座汉墓。其中,1号墓的画像石上有一幅“厨图”,图中有一幅制作豆腐的画面。这幅画描绘了一个豆腐作坊,展示了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据专家介绍,这张“豆腐作坊图”主要有几道工序,如泡豆、磨豆、滤浆、点浆、挤水。缺的只是一张沸腾的果肉图。很容易把整个画面误解为酿酒场景,但酿酒不需要磨浆、滤渣、挤水,所以与酿酒活动无关,只能是一个制作豆腐的写实画面。
大湖亭一号墓的年代为东汉末年,说明早在公元2世纪,豆腐技术就已经在中原地区普及,所以才会在画像石上有所表现,比淮南王刘安生活的时代晚了两个世纪。考虑到豆腐的制作工艺并不太复杂,而且大豆在战国时期广泛种植,石磨在西汉时期也很流行,所以在刘安的时代制作豆腐是有可能的,虽然豆腐不一定是发明出来的。也许朱的说法是真的。当然,豆腐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豆腐在烹饪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作为菜肴、小吃和馅料。豆腐制成豆制品,广泛用于烹饪。知名的豆腐品种有南豆腐、北豆腐、冻豆腐、油豆腐、腐乳、臭豆腐、霉豆腐等。豆制品有豆腐干、千张、豆腐皮、香干、油丝、卤豆腐、豆泡、什锦蔬菜、素鸡、辣块、熏豆腐干粉等。豆腐和豆制品做成的素菜有上千种。家里常用的、宴席用的名菜有葱花拌豆腐、白菜煮豆腐、麻婆豆腐(四川)、镜盒豆腐(江苏)、炒豆腐松(上海)、砂锅鱼头豆腐(浙江)、家乡豆腐(山东)、葵花豆腐(湖北)、包子豆腐(湖南)、发菜豆腐(四川)。
经过研究,有的厨师还打造了豆腐宴,满满的豆腐菜,很有特色。四川剑阁有一个景点叫剑门关,剑门关大街上的几十家餐馆都供应各种颜色和味道的豆腐菜肴。剑门关豆腐菜以鲜豆腐为主,一般不使用其他豆制品。那里的豆腐质量很好,据说是因为当地的水质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