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有哪些历史功绩?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诗人。王阳明故居位于余姚市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武胜门西侧。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的王阳明晚年南巡,途经大禹青龙赤江古码头,死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纪念他。亭内是一座大理石石碑,石碑西侧刻有“王阳明先生坠落之地”和“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亭子距离县城13公里,每年都有大量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瞻仰。

王阳明的牌位

在古代,一场大战后,获胜的一方,大都会,在战场附近刻石,以记其功过。庐山也有这样的地方。

秀峰李靖读书台下有一面几十尺见方的石墙。石壁上有三块石刻:宋代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写的《七佛》,右边是明代的一首诗,左边是朱平定叛乱后王阳明在这块石头上写的碑文,称为功德碑。碑文***136字,字体庄重苍劲,石三分。后人评此碑文云:

此山此刻不朽,风雷眷顾光。

王守仁(公元1472-1528),本名伯安,因在家乡阳明洞建室读书而被世人称为阳明先生。王阳明,浙江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是军事首都的长官。明十四年(公元1519),14年6月,明朝宗室朱起兵反叛南昌。数百叛军势如破竹,被困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到安庆,逼南京,大有北上直取京师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人心惶惶。此时,驻守丰城的赣南总督王阳明迅速赶往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兵力,直奔叛军老巢南昌。却说闻讯,急回见李。王阳明与叛军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王阳明就打败了起义军,在南昌附近的米生街活捉了朱。一场危及国家的大叛乱,差点在笑声中被平定。但是王阳明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却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反而遭到了一系列人的诋毁和诬陷。明武宗甚至觉得王阳明这么轻易就平定了叛乱,丢了面子。他认为这样的战斗应该由自己的部队南下来表现。宦官张中之诬陷他与勾结,武宗要求王阳明放了,让他再次率军与朱作战...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连夜赶到钱塘,将陈豪交给宦官,同时按照武宗的旨意,再次取得胜利,将平叛的胜利归于武宗。就这样,皇帝的面子得到了照顾,王阳明的性命得到了保障。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贤寺(今秀峰寺),刻石记功。在牌位上,武宗的“沈伟招安皇帝”受到了赞扬。“统派六师来议,就把陈豪接回去了。”在一段简短的题词中,王阳明也隐约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感情。

大概是王阳明刻石记功德时,对开贤寺周围的景色印象深刻吧。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今年3月,他再次来到开贤寺。徜徉在森林里,想着水,想着这静谧的山水,想着这林涛泉石,想着许多文化景点,都让他想起了自己跌宕起伏,坎坷不平的一生。带着感情,他写了几首诗来表达内心的忧虑。

其《重游开贤寺壁》云:

钟诚不懂官商,又四下里寻山寻庙。

我还在为我的妻子和孩子付出,但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离开我的岗位。

三月开光前来过两次,寺僧的门都不开。

山神开起来好像太俗,溪风吹人背。

你没看到富贵人家像酒,五斗方醒。

山河无害,浮名不在我迹!

也有《龙潭夜坐》云:

哪里的花香夜里清?小溪对面石林小屋的声音。

每一个孤独的人都走出了月亮,空寂的时候鸟儿和山在歌唱。

草露湿,风轻于葛衣;

溪中,欲写一碧意,江北江南无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忧郁和沉重。时隔数百年,李靖读书台下的牌位依然清晰醒目。看完这篇100多字的碑文,就可以读到上面提到的两首诗了。面对石墙,就像面对一页很深的历史。透过歌颂皇帝皇权的碑文,我们看到了被掩盖的历史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