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发展史
船舶的推进也从19世纪依靠人力、畜力、风力(即拔杆、划船、划桨、拉纤、帆船)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富尔顿建造了第一艘开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特”号,航速约8km/h;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58.8千瓦。
这种螺旋桨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因此得到迅速推广。
1868年,我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288千瓦的蒸汽机战舰“惠姬”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应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涡轮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时速超过60公里。
早期蒸汽轮机船的蒸汽轮机和螺旋桨速度相同。
大约1910年后,出现了齿轮减速、电传动减速、液压传动减速装置。
之后,所有的船舶涡轮机开始采用减速驱动模式。
1902到1903法国造了一艘柴油航道船。1903年,俄制柴油船“汪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期,柴油机动力装置成为运输船的主要动力装置。
1947年,英国首先改装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然后安装在沿海快艇“盖特利克”号上,取代原来的汽油发动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 kW,转速为3600 rpm。螺旋桨由齿轮减速器和轴系驱动。
这个装置的单位重量只有2.08kg/kW,比其他装置轻很多。
20世纪60年代,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再次出现。
当代海军力量强大的国家,在大中型舰艇中,除了大功率的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很少使用,因为其效率低于柴油发动机。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为船舶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造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凡纳号下水,功率14700千瓦。
现有的核电站都采用压水堆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于潜艇和航空母舰,但由于经济原因,在民用舰船上没有得到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节约能源,一些国家吸收了机动帆船的优点,研制出一种以发动机为主体,以风帆为助航工具的船舶。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就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古代中国是当时造船和航海的先驱。
春秋战国时期有造船厂,可以制造战船。到了汉代,可以制造有舵的船;唐宋时期,江船和海船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并且发明了防水隔板。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宝船,无论是规模、性能还是航程范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近代造船业发展缓慢。
1865年至1866年,清朝先后建立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包敏”、“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沿江客货船。
新中国成立后,造船业有了很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建造了一批沿海客货轮、货船和油轮。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造船能力迅速提高,先后建造了多种类型的海洋运输船、长江运输船、海洋石油勘探船、海洋调查船和军用船,大型海洋船舶吨位达到30万载重吨以上。
除少数特种舰船外,中国已能设计制造各种军用和民用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