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概况及发展历史
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345993人,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县、荔波、都匀、独山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少数散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植水稻和糯米。水族聚居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南麓,刘度和龙江河上游。森林茂密,风景如画,适宜农林业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之乡、花之乡。在民歌中,水族人常常把自己的家乡形容为“美如凤毛”。水族从事农业,主要种植水稻。“九千酒”是水族的传统酒。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和夏历基本相同,只是一年的结束是八月,一年的开始是九月。
水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和水语支。水族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种有2000年历史的古文字,但只有400多字,多用于巫术活动。这些字都是临摹临摹的,没有雕版印刷,但是各地的书法基本一样。大部分水人都不认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
水族的祖先是古代“百越”的一个分支。水族与由其中一个部落发展起来的古老的“洛越”氏族有着历史渊源。秦汉以前,有许多部落居住在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北迁至黔桂边境。隋唐时期统称为“Xi东满”;唐宋时与壮、侗民族合称“辽”;到了宋代,这里设立了一个“富水国”,史称“富水人”。周的地名暗示着自称“水”的人已经形成。13世纪中叶,大量汉人迁居于此;13-17世纪,大量汉兵被调至此处镇守定居,其后裔逐渐融合为水族。“水族”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明朝的史籍。在清代,它通常被称为“水淼家”和“水家”。新中国成立后,水族正式命名。在中国近代史上,水族写下了辉煌的篇章。1855 10,潘新建领导水族武装起义,提出了“无粮无税,推翻清朝,享太平”的响亮口号,坚持斗争16年,配合太平天国斗争,65438年至0909年,吴朝君领导水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起义,提出“灭洋兴汉”的主张,进行了反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水族的优秀儿子邓恩铭是第一届中共中央代表大会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同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水族还积极参加当地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