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的通用语言。
1.“吃了吗?”
这是中国历史上常用的问候语。“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大多数劳动者想要的是能够吃饱肚子。所以问对方有没有吃饭是对方关心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了。然而“你吃饭了吗”这句问候语却流传了下来。然而,这种问候已经基本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它只是一种形式,不再包含原来的内容。问“你吃饭了吗”只是一种问候,意思是“我看到你了,向你问好。”如果对方真的过得去,吃不吃也没关系。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你吃饭了吗”这个问题逐渐被新的问候语所取代。
使用这种保留的问候语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场合。在卫生间打招呼,语言极其贫乏,让对方尴尬。
2.“你打算怎么办?”
这也是一种原始的问候方式,用来代替所有的语言,以示相见。至于对方做什么,无所谓,打个招呼就好。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没有这种问候,因为“你做什么”属于个人隐私,他们不希望别人过多干涉自己的私事。这种问候语出现在中国,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心态。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问候语会逐渐被新的问候语取代。
3.“你从哪里发家的?”
这是一个近几年才在中国流行起来的问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君子重义轻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利润”越来越受到重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使全国人民都富起来,互相祝福“富起来”。所以这种问候语如实地反映了近年来自上而下求富的文化心理,反映了人民群众先吃饱穿暖后的更高追求,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4.“你这几天忙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们都在为事业、金钱、生活忙碌奔波。
长期以来,人们喜欢用“这几天忙吗”来问候校友和同事,尤其是同龄的同事。我觉得这种问候既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又显得很优雅很好。提问者是否在忙对方的工作,并不是实质性的了解,而是一种问候。如果对方回答“忙”,提问者不再问“忙什么”是不礼貌的。
5.“你好”
这种问候简洁而通用,同时也是对他人的祝福。所以解放后经常使用,现在也经常出现在经济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松散的开放社会,特别是一些城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来去匆匆,以前的会话式问候已经不适用了。一见面就用欢快的节奏说“你好”,互相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