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历史

文明是一种选择,就像人能看到光,听到声音,却看不到紫外线,听不到超声波。人之所以为人,是自然选择。文明之所以是文明,是人的选择。

什么是历史?追根溯源就是历史。

文明的好处是什么?赋予生存意义。历史有什么好处?探索保持意义的世界。原始人生活在野外,史前人也是。孔子居是礼乐,史之人也。金范的居所是分行,历史之后的人也是分行。史前人不知道世界的意义。历史之后的人,有祖先留下的有意义的世界,却无法理解。

历史会消亡,但有人会继续创造新的历史。

什么是文明?秩序从混乱中走出。乱大有序小,乱长有序短。所以文明人选择出版。比如,认知画面不是来自眼睛,而是来自大脑。感官的入口太复杂,难以想象。清醒度的选择只是由若干认知框架决定的。对框外视而不见,这属于紫外线和超声波。但是,区别就在于:它是五感之外的,真正的心不想要它。文明也是如此。形式的意义来自于无形的材料,就像大师的凿石。含义不同,宗族风格不同,但像少的石头多,一个也是。一块坚实的石头可以似无石头,似无石头。乱可以无秩序,秩序不能无混乱。文明秩序生于混沌,死于混沌。文明活着,总要从“混沌汪洋”中抽取“秩序之流”来维持自身。

什么是历史?隐藏的脉搏隐藏在浩瀚中。如果“秩序之流”存在,那么意义就在于此。如果意义在那里,那么历史就在那里。追根溯源就叫历史。在意义世界之前、之后和之外,有没有历史的事件。世界上没有死亡,也没有死亡的历史。有大河,再有星辰,积石。河流的枯竭,星星点点,石头的堆积,和邻村的池塘、土堆没什么区别。黑斯廷斯和莱尼·米德还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的后代生生不息,江河浩荡。否则事件就失去了意义,后人只知道是权力与财富的斗争。帝国早期的历史学家还知道,恺撒和庞贝进龙是共和国和城邦的生死抉择。拜占庭晚期的历史学家被视为争夺地位的皇帝。历史意义的丧失与文明的衰亡是同步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权贵之争无处不在,邻村村长的子侄们已经充分表现了,还有什么必要自讨苦吃?所以,在不知道顺序脉络的情况下编纂事件,既不是历史,也不是博古集邮。

文明的好处是什么?赋予生存意义。历史有什么好处?探索保持意义的世界。原始人生活在野外,史前人也是。孔子居是礼乐,史之人也。金范的居所是分行,历史之后的人也是分行。史前人不知道世界的意义。历史之后的人,有祖先留下的有意义的世界,却无法理解。傻子都知道克伦威尔的篡位和亨利四世的不同,这证明了历史学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维护文明。愚男愚女都知道,刘邦对项羽的争夺,等于朱元璋对张士诚位置的争夺,证明了历史学家对文明的消耗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文明不会消亡,历史学家就会抛弃意义的维护而逃向材料的编纂,甚至自诩理性、客观、中立。文明会繁荣或复兴,历史学家以同样的材料为前驱,创造或重建意义体系。看看轴心时代和现代欧洲,就知道风来了,万无一失。王船山所谓“六经怪我开新颜”,旧文明急于通过刷新意义世界来自救。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即使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也要做点什么,等待新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