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俄罗斯是如何开始的?

首先,俄罗斯的地理

俄罗斯横跨整个欧亚大陆,面积17075000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11.4%。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有14个邻国,西与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接壤;南部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和朝鲜接壤。此外,在东部,它与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气候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地貌以平原为主,主要是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因为靠近北极,相当一部分是北极沙漠带和苔原的过渡地带,所以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俄罗斯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俄罗斯目前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在城乡人口比例中,城市人口占73%,农村人口占27%。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81.5%。

二,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特征

俄罗斯人最大的性格就是二元性和矛盾性。他们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但喜欢用极端的方式处理。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中部的地理位置,在文化归属上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既没有融入欧洲文化,也没有被亚洲文化接受。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特点。一方面看欧洲,一方面看亚洲。俄罗斯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漫长的冬天,让俄罗斯人变得自信而懒惰,却能吃苦耐劳。一方面,他们大胆勇敢。

历史上,俄国最早属于欧洲,引进了拜占庭东正教文化,但西方化的进程被蒙古人的入侵打断。蒙古人给俄罗斯人带来的最根本的转变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从此,俄罗斯人和欧洲开始分离。虽然在17世纪,彼得大帝开始向西方学习并靠拢,但这个过程很短。它没有完全西化。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后,帝国原有的统治模式被推翻。进入苏联时代,再次进入集权统治模式。到1991苏联解体,俄国开始准备离开亚洲,进入欧洲。它开始学习西方民主,建立议会制度。然而,在经历了10年的苦难之后,最终拯救俄罗斯的是普京的强力中央集权。正是这个国家在中西模式之间摇摆不定。

俄罗斯的国教是东正教,中国60%以上的人口信仰东正教。俄罗斯人认为东正教属于罗马基督教的正统。莫斯科也是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东正教主张布施众生,拯救世界,为帝国的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最初15世纪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东欧小国,最终扩张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由此可见,俄罗斯一直有着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愿望。

第三,俄罗斯历史

1,前苏联(9世纪-20世纪)

俄罗斯的祖先是斯拉夫人。9世纪,斯拉夫人建立了他们在欧洲的第一个国家——基辅——俄罗斯(今乌克兰)。10世纪,巴尔干半岛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将东正教(基督教)传入基辅——俄罗斯,形成了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由于蒙古人的入侵,俄罗斯的欧洲化在13世纪被中断。

由于战争的失败,俄国反思了以前分权统治的错误,并为后来的集权统治达成了共识。随着蒙古人的衰弱和莫斯科的逐渐崛起,到16年底,莫斯科大公国统一了其他几个公国。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建造了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俄罗斯基辅,蒙古入侵前,王权、宗教权利、民权平等,农民自由迁徙。蒙古中央集权统治时期,农民还是自由的。到16世纪,由于农业危机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农民的自由开始受到限制,逐渐形成农奴制。

俄罗斯独立后开始向海外扩张领土。彼得大帝在17世纪成为统治者后,又开始向西方学习,推动俄国欧化,修建了向欧洲学习的窗口——圣彼得堡,第一次将俄国定义为帝国。到叶卡捷琳娜时期,疆域空前扩张,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代”。在1812的卫国战争中,从此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到亚历山大二世时,农奴制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内激烈的反对声中,1861彻底废除了农奴制。

20世纪初,中国遭到外国列强侵略,俄罗斯和日本争夺中国的殖民利益。最终,俄罗斯遭遇惨败。此后,国内危机开始发展。中国出现了革命的种子,但最后还是被镇压了。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因在东线对德奥战争中失利而被迫退出战争。于是,俄罗斯国内矛盾开始激化。沙皇政府于1917+0年被推翻。同年,11,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经过几年内战,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终于打败了孟什维克的白军和英美法日联军。1922年苏联正式成立。

2、苏联(1922-1991)

苏联成立之初,由于长期战乱,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工业产值仅为2003年的1913.8%,基本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1924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上台,决定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从1928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6到1940,前苏联全行业增长10.7倍,年均增长率。其中,重工业增长18.4倍,年均增长21.9%。前苏联成为当时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苏联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轻工业投资只占总投资的5%,与重工业投资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支持工业发展,斯大林推行农村集体化,大量农民土地被没收。到1937左右,99%的土地变成了国有农场。其中1933造成了乌克兰著名的大饥荒。数百万农民饿死在他们的土地上。从1926到1953,农业产量只增长了21%,不到65438+。

德国在二战中遭到苏联的顽强抵抗(1942)。作为战胜国,苏联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明星。苏联模式成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效仿的榜样。战后苏联继续实行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路线。

1953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继上台。他们开始鼓励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苏联进入快速发展扩张期。1950年,苏联的GDP是美国的30%。20世纪50-70年代,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5%。

到80年代初,苏联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80%。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顶峰。然而,苏联的这种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低效的国有资本占用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大量的工业产出没有用来满足消费需求,而是用来追求发展速度。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衡,主要通过高投入、高消耗实现工业高速发展。

由于美苏冷战,美国有意识地引导军备竞赛,使得苏联经济内部失衡越来越严重。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于1989年被迫撤退。近10年的失败战争,让苏联经济长期失血,也是苏联由盛转衰的标志。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不得不改革。起初,它得到了实施。市场化改革失败后,戈尔巴乔夫开始走向极端。他彻底否定了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CPSU的一党专政。他实行多党制。经济倒退和政治混乱给了美国人可乘之机。苏联很快进入了崩溃的边缘。1989年8月8日,保守党政变失败。苏联早已名存实亡。+10989.1098888888886

3、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内因

苏联革命成功后,受马克思影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实现世界和谐,发展自身,参与竞争是必由之路。制度模式只是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苏联执政党在思想理论认识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单纯认为社会主义有自己的优势,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当经济开始下滑,市场经济改革陷入混乱的时候,就走向另一个极端,责怪体制本身。思想理论认识上的缺陷也给了西方大力宣传的自由化和民主化以可乘之机,造成上层官员头脑混乱,普通民众思想不统一。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

与资本主义世界周围的工业化国家相比,苏联刚建国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工业化,发展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必然选择。苏联在社会制度的具体发展模式设计上欠缺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它忽视了社会的整体效率,造成内部经济结构的巨大失衡;缺乏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导致普通民众与官僚阶层的分化;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导致官员滥用权力;整体计划体制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和内生的经济活力,把重点放在低效的国有企业上,导致大量有效资源被配置到低效的部门。制度设计的缺陷使苏联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限制和瓶颈。苏联没有在合适的时机完成有效的调整,而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用极端的方式推回去,导致了苏联经济社会的彻底崩溃。

苏联一直在大俄罗斯大力推行沙文主义,民族之间的真正融合没有完成,导致民族矛盾积压。在苏联比较强大的时候,这种联结纽带还是可以维持的。苏联开始衰落,民族问题自然被放大,离心力增强,最终独立。

同样,苏联的外交政策也是以强势扩张为主导,并把自己视为东方集团大家庭的家长。造成了周边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长期敌对。相反,美国为了对付苏联,正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在越南战争期间秘密访问中国,联合敌人的敌人——中国。

从上面可以看出,苏联的内部问题是其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美苏争霸的局面直到苏联解体才正式结束。美国在其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而苏联因为缺乏真正的外部盟友,最终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崩溃过程。美国的主要战略是实施马歇尔计划,支持二战战败的德国和日本,帮助欧洲恢复经济。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支持阿富汗游击队,与苏联阵营结成经济军事同盟,从战略上包围苏联。星球大战计划将苏联长期拖入冷战,诱导苏联继续走错误的经济发展路线,加剧了苏联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利用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优势操纵原油价格等等,苏联国际收支失衡,苏联经济在最虚弱的时候受到打击。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入侵,标榜西方社会的开放和民主,大力支持苏联的亲美势力和改革派,在苏联改革遇到困难时,诱使苏联进行体制改革,走全盘西化的道路。

最后的结局是,苏联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帝国惨遭崩溃,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全面瓦解,苏联人民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化为乌有,生活水平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四、俄罗斯时代(数据来自网络)

1,叶利钦时代-10年被俄罗斯失去

政治局势

1991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作为美国倡导的民主、自由、改革的代言人,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信任。叶一心学习美国模式,在美国人的指导下实行经济休克疗法,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瘫痪。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混乱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分歧。面对困难,叶首先选择了政治利益和个人利益。为了保住总统职位,议会被强行解散,总理两年易主,把上台时倡导的民主和经济发展扔进了垃圾桶。在民主化的10年里,社会经济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俄罗斯人民得到了名义上的选票,却几乎失去了一切。

经济和社会状况

1991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的土地资源和经济基础,以及60%的人口。1991前苏联国内生产总值约3万亿美元,世界第二。当时的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力强大,科技先进,自己的利益遍布全球。

苏联解体十年后,2001年,俄罗斯GDP约3000亿美元,是苏联1991年的十分之一。黄金和外汇储备200亿美元,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军事实力还在,但俄罗斯已经从一个强国变成了一个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

从1992开始实施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起初,西方国家承诺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帮助休克疗法后期的经济复苏,但直到1998年8月,俄罗斯只得到40亿美元贷款。休克疗法没能拯救俄罗斯。相反,整个国家长期处于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国力严重削弱,政府债台高筑。除了军火和石油,经济体系几乎完全瘫痪。从1991到1996,GDP下降56%,工业下降60%。农业产值下降了50%。俄罗斯人民经历了持续的恶性通货膨胀。俄罗斯卢布最早从苏联时期贬值到5800卢布兑1美元,1997年接近1:1到1。休克疗法中的私有化步骤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聚集在极少数人手中。根据俄罗斯杜马听证会公布的材料,从1992到1996,私有化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按1995的价格计算,超过9500万亿卢布,相当于卫国战争时期损失的2.5倍。人民生活水平回落到1917的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减少了十几年。

2、普京时代

舞台背景

由于叶利钦在全盘西化和民主化改革中的严重失败,俄罗斯民众对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满导致了回苏运动。叶利钦执政后期,中央政府没有权威。俄罗斯是议会第一大党,赢得了很多俄罗斯民众的支持。如果当时没有强势人物,很有可能俄罗斯* * *重新掌权,回到苏联模式。这种局面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在1999叶利钦下台后,很快引进了苏联* * *的强大对手普京。最终支持普京政权的统一俄罗斯党成功取代俄罗斯* * *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实施的主要改革措施

1,中央集权内部统治,镇压反对派,结束议会纷争,削弱地方联邦政府权力,制止地方分离倾向。

2,打击金融寡头,在公平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私有化,将战略企业和资源重新收归国有。

3.对内大力打击腐败,对外反击车臣分裂主义,重新树立俄罗斯的威信。

4.实施能源出口战略振兴经济。

5.财富分配向人民倾斜。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稳定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建设住房、医疗、教育、农业四大民生工程。

经济发展(图为2001至2008年原油价格走势)

2000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050亿美元。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2008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创纪录的6543.8+066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前,俄罗斯经济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已进入世界前654.38+00。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2000年,俄罗斯月平均工资为2223卢布,相当于当时的82美元。2010年,俄罗斯月平均工资为20815卢布,约合682美元。

但现在这种经济模式的问题是,俄罗斯经济更加依赖能源出口。原料出口比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是50%,1998年是65%-70%,现在是75%。目前,俄罗斯40%的预算收入来自油气的开采、加工和运输,25%的GDP来自油气行业。俄罗斯预算中的油价是每桶75%。

俄罗斯的产业优势主要在于重工业和高端军工,在轻工业和农业方面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国内轻工业只能满足其25%的需求,中国轻工业产品在俄罗斯占据主要市场。俄罗斯土地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4%,但在世界粮食产量中所占份额仅为5%左右。

俄罗斯的服务业约占GDP的25%。在最近的10年里,俄罗斯一直未能对其工业进行升级和改造。

2008年的经济危机阻止了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向上发展。随着油价大幅跌破40美元,俄罗斯油气巨头因陷入外资设下的贷款陷阱,欠下近5000亿美元外债(相当于俄罗斯的外汇和黄金储备),使俄罗斯在经济上遭受重创。200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近8%。股市缩水近80%,卢布贬值,经济倒退。人们开始受苦。

动词 (verb的缩写)俄罗斯的未来

在经历了10年最痛苦的民主改革后,俄罗斯在中央集权模式下实现了随后10年的发展。

目前俄罗斯仍然依靠初级原材料出口实现经济发展,属于比较低级的经济结构体系。在10年的发展中,主要资金用于油气产业的扩张、外债的支付和民生的保障,缺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产业升级。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相当脆弱,因为油价主要由美国控制。现阶段,俄罗斯必须加强与能源需求国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和联盟关系,共同应对美帝国的全球战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快经济模式的转变。

从地缘政治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俄罗斯是一个复苏中的巨人。如果有机会,它将再次站起来,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