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历史人物被严重高估?
因为这个“名人”一生都有一个致命的毛病,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负责任的妄想症”。
司马光的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我们可以先来看王安石变法时的一件“小事”:他曾被勒令“知永兴军”,拼命反对“新法”。到了当地,他愤怒地开枪,大骂“只有青苗在帮军队。”让我们把这些“新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场景说得像眼睛一样,但宋神宗却气得哭笑不得:这个“青苗帮役”法只是个想法,根本没有实施?
这样的“为骂而骂”的作风,作为一个学者充其量是个笑话,而作为一个手握重权的政客,后果可想而知。
直到立志一生改革的宋神宗去世,受了多年委屈的司马光才在太后的支持下掌权。他的“毛病”也达到了顶峰。当时只是“为骂而骂”,现在是“为反对而反对”。只要是“新法”支持的政策,不管效果如何,在他手里犯了就要砍。《青苗法》《免役法》等新法说砍就砍,曾经让大宋“勇猛精进”的军政监察也被废除。连大宋士兵收复的西北土地都一挥手割给了西夏...
当时不仅“变法派”不理解这种操作,就连很多像他一样曾经强烈反对“变法”的老党员,也是始料未及的。比如曾经是坚定的“反改革派”的范纯仁苏轼等人,尤其是因为“反改革”吃了不少苦头的苏轼,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明白“王安石变法”在强兵的效果。宋神宗去世之初,他们极力阻止司马光的“为反对而反对”,后来又遭到司马光的责骂。硬汉苏轼也愤怒地“还”了司马光一个“名”:司马牛!
但不管怎么反对,有了这头“公牛”,司马光终于达到了他想做的事,“效果”扎实。在宋神宗去世之前,宋朝的国库是充裕的,钱粮足够二十年。司马光“执掌”后,新法被“废除”。大宋看似繁华太平,没几年,财政捉襟见肘。到几年后高太后去世时,已经是“唐朝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农民越来越穷,商贾倒闭,水旱灾害接踵而至”。在边境上,西夏接连被打,陷入“积贫积弱”的历史坑中。
这样的“政绩”,正如几百年后明末学者王夫之怒攻:“文公不可免。病有三:一是惜名废实,二是防弊而始愚,三是无知。”大宋这个“家”,就是被这样一个名声很好,但是很努力的“名人”打败的。
至于和司马光差不多,至今常被高估的明朝人,更要说野史中一个常见的“正义人物”:徐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