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简介

白浩银针

银针白发,简称银针,又称白发,被誉为茶中的“美人”和“茶中之王”。近年来常被称为白发银针,按茶的种类属于白茶。它不同于宋代大观茶论中所描述的白茶、银芽制成的“龙团生血”饼茶,也不同于凌云白浩、君山银针等现代茶叶。它们的原料都是先蒸后炒,属于绿茶或者黄茶。

现代白茶的创作是从银针和白毛开始的。明代田一衡《沸泉小品》说:“饮茶者,以火为次,而以晒者为上,亦更贴近自然,烟火气也。”如果这是对古代白茶的描述,那么现代白茶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茶。

银针白发的产地是福建省的福鼎、政和两市。清朝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以菜茶(一种性群)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和白毛。关于1857,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市繁育成功,所以从1885开始,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作为原料,菜茶因为芽小已经不用了。政和县于1880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树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生产银针。

如今,银珍白浩的茶芽都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大白茶树的茶芽比菜茶的茶芽要肥几倍,大几倍,这可能就是宋代沈括称南方茶树为“今日茶之美,若其质好,所种之土美,新芽多长一寸”的原因。福鼎大白茶为晚芽品种,茶芽饱满,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高,滋味鲜爽,香清,汤浓。大白茶良种茶树的原料是制作银针白毫的必要物质基础。

为了培养健壮的芽,每年秋冬都要加强肥料栽培管理,采集银针白毛的茶树。次年春茶第一、二轮顶芽最好,第三轮、第四轮后多为倒芽,较细。太割草再生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是制作优质银针和白毛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芽较细,不符合银针、白毛的原料要求,一般不采集。

银针和白发原料的采摘标准是春茶嫩芽一发芽一片叶就采摘,然后用手指轻轻剥下真叶和鱼叶。将剥好的茶芽均匀铺在水帘(竹帘)上,不要重叠,放在弱光照下或通风的前方,晾干至八九成干,再用烤笼在30 ~ 40℃的温度下用文火使其变干。也叫毛针。将发丝外的肥茶芽过筛,然后用手去梗(俗称银针脚),过筛风选,去除叶子、碎片、杂质等。,最后用文火烤熟,趁热包装。

银针的芽很肥,长满白毛,直如针,白如银。福鼎产的茶芽厚实,洁白有光泽,汤色浅杏黄色,滋味鲜爽。郑和出品,汤汁醇香。

银珍白浩的浸泡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由于没有经过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要长一些。一般每3克银针放入开水烫过的无色无花透明玻璃杯中,倒入200毫升开水。起初,茶芽漂浮在水面上。5 ~ 6分钟后,茶芽部分沉入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的茶芽直立,上下错开,状如钟乳石,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变黄即可饮用。此时边看边喝,风尘风俗尽去,情趣盎然。

银针白毛早在1891就开始输出,在1912 ~ 1916达到顶峰。当时福鼎和政和各生产1000多吨,1965438+。近几年银针年产量只有几百公斤到上千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目前银针和白毛主要在港澳地区销售。还销往德国和美国。在欧洲,一些人在制作红茶时会在杯中加入一些银针,以示珍贵。

银针性寒,有清热、消暑、解毒之功,被视为北方治愈麻疹患者的良药。1982被商务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排名第一。

君山银针茶

君山银针产于岳阳洞庭湖罗清岛,有“洞庭帝子恨春,草长两千年”之称它是一种著名的传统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君山银针是用肥嫩无叶的芽尖制成的。它浑身是毛,颜色鲜艳,有高爽的香味,汤里有桔子,味道很甜。虽然站了很久,但味道依旧不变。洗的时候尖端悬浮在水面然后慢慢下沉,前三次都是这样。竖立起来时,如出土的鲜笋;当它下沉时,它像雪花一样落下。升值价值高。君山银针的采集加工和普通的精致名茶差不多,但在干燥处理上比较特别。烘干分为一次烘干、一次包装、二次烘干、二次包装四个步骤,耗时三天。初始烘烤温度为80℃至90℃。七成干后,用牛皮纸包好,放入木箱,称为初包。两天后,取出重新烘烤。再干燥温度低。当它九成干时,用纸包起来,放置一天。当花蕾变成淡黄色,散发出清新的香味时,低温干燥,存放在铁盒中。采用这种技术,芽叶中所含的有效化学物质会随着叶片中水分的缓慢流失而发生很好的变化,茶叶的色、香、形会更加完美。据考证,《红楼梦》曾说妙玉明年用梅花雪酿的“老君梅”就是君山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