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如何从容准备工作?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形象地概括了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最近怎么样?作为一个师范生看完之后,有没有感受到毕业前的压力?

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教学十几年的历史老师,笔者告诉你一个道理:没有什么比得上“用心”二字。为自己的入职和未来的教学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行业更容易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这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法替代的。

好了,我们来谈谈吧。我来告诉你,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如何更好的准备工作?

很多企业的HR都会告诉你如何准备简历,但是师范生的简历和企业的不一样,因为从进入师大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注定了以后要当老师(转行的除外),专业的垂直度直接决定了你以后从事教学的科目。所以在简历中,需要围绕一个xx学科老师需要的技能来设计,比如“普通话一B”、“黑板大赛X奖”、“演讲大赛X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份“手写简历”会给校领导留下特别的印象。无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如何先进,黑板都无法取代传统应试教育的地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板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

一份手写的简历更能凸显庄重感和仪式感。如果你的字写得足够漂亮,那么这份简历将作为你入职时的第二张脸。相信没有学校领导会拒绝这样一个注重书写习惯的老师。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我每天用小黑板写一首古诗练习书法,用一张A4纸构思全班的知识体系。多年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言传身教的力量远大于直白的说教,尤其是对老师而言。

学习当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想防止学生穿奇装异服,那么作为老师,你首先要穿着得体;如果你想更好的说服学生不要染发、不要美甲,那么你作为老师的形象也要符合你的身份;如果你想防止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那么作为老师,首先不要把手机带进教室...这些细节是我们刚入行时要注意的。

作为一名师范生,整个大学四年,我们一直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园丁做准备。

临近毕业,要重新审视和考验自己,比如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板书,教案设计。

从2006年开始,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师范生必须参加当地教育局的笔试才有资格入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教师联考已经和国考一样,成为新教师的必考。

一般来说,新教师入职考试一般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心理学考试两部分。

专业课的考试一般都是近几年的高考(中考)真题或模拟题,看你报考的学校是高中还是初中。

对于大学四年的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专业领域的通识教育,而缺乏专业化的深厚修养。所以建议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可以购买当地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来训练和培养考试的手感和节奏。笔者在此推荐《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和《38套模拟试题汇编》,是很多学生和老师公认的良心作品。

一般教育心理学的考试在大纲里都差不多。如果想节省时间,可以直接在网上购买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辅导书。现在这方面的资料已经很全了。直接按照辅导书上的内容复习背诵就行了,一般一个月就能掌握全部内容。

这里推荐两本教育学心理学不错的书。一本是《教育学》(王君道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另一本是《当代教育心理学》(陈奇、刘儒德主编,北师大出版)。

需要提醒新教师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不仅可以用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还可以用于教师求职、教师职称晋升、教育硕士。

通过教育局笔试后,接下来就是实战了。

一般来说,这个环节包含两个部分:讲座和讲课。有些县市为了节省时间,只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调查。

我给新老师的建议是:可以提前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准备一个相对成熟的说课模板,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过渡语:比如“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会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些学校在即兴进行口语课的考试,但是我们先有了模板之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套用,缓解了现场口语课的紧张感,让我们处理起来更加从容。

对于听课,我给新老师的建议是:根据进度有针对性地备课。

一般学校对新教师入职讲座的检查,大多是随着教学进度安排的。课前可以找一些当地的学生或者老师了解一下这门学科最近的教学进展,然后在面试的时候具体评价一下讲课内容是讲哪一章的,这样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前后准备几节课,这样就可以更从容的去上课了。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上课的节奏和速度、开场白的引入、过渡语、课堂总结和板书的设计。在从学生向老师过渡的初期,我们需要提前逐字记录讲稿并反复排练,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经过反复练习,我们的语言会更加准确简洁,也会更加灵活,有空间成为一个好老师。

经过以上的充分准备和反复演练,到了面试阶段,就差不多水到渠成了。

在这个阶段,面试官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素养:一是设置情境,考察教学方法;另一种是考察平日的专业性。

对于教法的准备,需要在平日里多观察老师的教学行为,看他们如何处理课堂上常见的情况,观察效果。做一个有良心的人,这样我们以后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很多面试官在这个环节也关注新老师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比如“本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某个问题行业的前沿观点”等等。

作为一名即将入职的新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阅读时要多关注书籍的版本和作者信息,善于思考和比较,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如果你不知道面试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一定不要胡说八道,蒙混过关。你要现实一点,虚心接受建议,说明你以后会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功课。我相信任何一个面试官都不会拒绝一个虚心接受建议并努力改进的新人!

记得在无锡的一次学校面试中,校长虽然是学音乐的,但是对历史很有好感。那天应聘的所有历史新老师都是他亲自面试的。采访中,他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张岂之的《中国通史》怎么样?”除了课本,我只研究了吕思勉和翦伯赞的《中国史》,也只略读了张岂之版本的几个重要章节,更谈不上什么好的想法。这时候,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中国历史概要》。许多学者对《中国史》的不同版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因此引用了学者的研究观点,并回答了考官的问题。

这也提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专业书籍,不妨看看相关的论文或综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专业视角,拓展专业范围,整体把握学科知识。

人民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近年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我希望你更酷!

毕业季快到了。即将入职的你,有哪些困惑和迷茫?写在下面的评论里吧,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