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300勇士》中的故事有历史依据吗?
斯巴达人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为了防止斯巴达的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允许从事工商业,不使用金银作为货币,而是使用低价值的铁硬币。除了军人,斯巴达人不允许谋生。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就像一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出生时,被带到长老那里检查。如果长辈认为他不健康,就把他扔到荒山野岭的弃婴场。母亲用烈性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出现抽搐或者失去意识,证明他身体不够强壮,让他去死,因为他不能成长为一个好士兵。男孩在七岁之前由父母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不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和孤独的习惯。7岁后,男孩被编入一个团队,过集体军旅生活。他们要求对领导者绝对服从,增强自己的勇气、体力和残忍。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格斗。为了培养孩子的服从和耐心,每年在节日拜神的时候都会被鞭打一次。他们跪在庙前,燃烧的鞭子雨点般落下,却不准求饶,也不准喊叫。
在军事训练的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孩子们灌输斯巴达人高贵,英雄卑微的思想。教官经常在孩子们面前随意侮辱、鞭打夏伊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杀害夏伊洛人。男生12岁就编入青年队。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他们冬夏只穿一件外套,平时食物也很少,但却被鼓励到外面偷食物。如果有人发现了,他回来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因为他不擅长偷窃。传说一个少年偷了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咬了他的衣服。为了不被发现,他一直保持沉默,直到被狐狸咬死。
年满20岁后,斯巴达的男青年正式成为士兵。30岁结婚,但还是每天参加军训。60岁退休,但仍是预备役。斯巴达女孩七岁还呆在家里,但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赛跑、扔铁饼、打架。斯巴达人相信只有强大的母亲才能生出强大的战士。斯巴达女人勇敢坚强。他们不怕看到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受伤或死亡。当一位斯巴达母亲将她的儿子送上战场时,她没有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了他一面盾牌,并说:“要么接受,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你要么拿着盾牌回来光荣地胜利,要么光荣地死去被别人拿着盾牌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