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开元法学院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19年底,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在上海创办了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以“自强不息为先,厚积薄发才为学”为信念。1920 12 14被评为交大。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南洋公学的专门政治课。南洋公学于1901举办政治专题班,由蔡元培先生主持。当时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为培养大变革时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专班“专教中西政治、文学、法律、道德”,开设宪法、国际公法、行政大纲等课程,从而使南洋公学成为第一批。_南洋公学特别政治课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为专班的首席教授,曾在徐汇校区播下科学、理性、包容的种子。“秦子第一”法学文凭获得者王宠惠先生从北洋大学毕业后,立即被南洋公学聘为教师,并被派往日本、美国留学。此后,他因其法律才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特长班的优秀学生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与革命领袖毛泽东进行了意味深长的对话,使民主化的社会需求升华为国家制度设计的理念。这是南洋公学师生的三个代表理论,分别象征着科学、法治、民主的时代精神。此外,为了推动改革和社会进步,南洋公学还率先翻译和介绍外国法律和法律著作。在商务印书馆创办人、时任南洋公学翻译学院院长的张元济先生的主持下,一系列重要的外国法律和法律文献得到了首次翻译,其中由中国近代著名文化大师、曾在专门班级学习法律的李叔同翻译的《法学与国际私法》一书也名列其中。_恢复法律教育,休眠储蓄

上海交通大学于1986设立法学教研室,逐步恢复交大法学教育。1992年设立法学本科专业,199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正式开始了法学教育的历史。1996成立法律系,1998授予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一时期,法学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在师资、科研、教学和学生培养等方面逐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_成立法学院,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根据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性”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于2002年6月成立法学院,首期建设投资2500万元,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从这一年开始,法学院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法学院在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中心的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先后获得了两个学科八个硕士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宪法学和行政法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7月31日,廖凯原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捐赠协议,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总额不低于3000万美元,用于建设一流法学院,在交大徐汇校区新建法学大楼,招聘法学名师,塑造学术品牌,培养政治家和学术精英,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育发展创造新的机遇。2008年9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也被命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开元法学院”,以纪念廖凯原基金会的义举。

201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硕士被教育部列为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跨越。同年9月,国内首个面向国际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的法学硕士项目顺利开班,开元法学院国际化办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点覆盖全部两个学科。至此,上海交通大学开元法学院的法学教育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同年,交大法学院被批准为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2012,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法学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开元法学院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基地和“涉外型”基地。同年,《交通大学法学》作为学术杂志出版。

2013年国家海洋战略与权利研究基地获批上海市高校智库,2015年获批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成立企业法律研究中心,举办应对经济摩擦、防范法律纠纷系列高端讲座,是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国际化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术研究,开元法学院结合国家发展规划,积极搭建高端学术平台,成立了一批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在风险社会与法治、海洋国家战略、金融司法、投资贸易竞争秩序、医疗法律、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领域开展团队工作,加强国际学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