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传统剧目

山东梆子的传统剧目极其丰富。剧目内容以历史题材为主,多为成本剧。其中描写反抗暴力、忠烈奸诈、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剧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体现了鲁西南人民敢于争取自由的英雄人格。

据老艺人介绍,汶上县大草班经常演出的剧目多达600部。谢孝品先生临摹和掌握的山东梆子传统剧目按朝代分,殷25部,周40部,秦6部,汉34部,三国65部,晋南北朝12部,隋唐120部,五代65438部。

建国后,鲁剧研究室发掘的记录有437部,其中艺人们俗称的“老十八书”有:春秋配、梅雪、千里小马、皆忠孝、江东、战船、宇宙锋、玉虎坠、百花唱,等等。

十七座山是老阳山、虎丘、铁龙山、山海关、岐山角、天台山、二郎山、长寿山、司马懿探山、滚谷山、二龙山、包头山等

十二关是:反昭关、渡五关、反潼关、乱潼关、晋阳关、板地关、三上关、击三关、南阳关、阳平关、高平关、天水关。

“五阵”是:五雷阵、青龙阵、银门阵、黄河阵、梅陇镇。

这六个州是:反徐州、安乐州、平霍州、头冀州、二冀州。

这些戏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老百姓就编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如“头冀州、二冀州、姚刚南征、抓钩”、“打金枝、骂金堂、曹庄杀妻、牧羊圈”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编辑创作了现代剧,有《白毛女》、《父子结婚》、《小女婿》、《卖瓜老王》、《七彩》、《万家香》、《边塞人》等。已改编的传统剧目有《长城的故事》、《程的新娘》等。其中《墙的故事》在1982被中央新闻纪录片拍成了彩片。有四大标志,分别是穆东征、西征(至松关)、邓岗南征(两炮之缘)、雷震北征(刀劈三关)。

其实还有东(龙门阵,西侧头)、六连郑东和马郑东。

还有其他的西征,比如花木兰女儿(郭)、雷震镇、(反西唐、三尚关)、(困雪山)、狄青(火旗)、火神。

还有“郑南”(郑黄龙)和“李冰郑南”。

还有苏云的《北漂》(青石岭),罗统的《横扫北方》,王艳的《北征》(开国)。山东梆子除了用梆子声部演唱的剧目外,还保留了一些笛子和锣戏(大笛和锣锣)。笛子戏有六国封门面、酒楼封官(访赵普)、天台山、登高三阶、作门面(花子作门面)、借麦(宝在麦)、黄桂香推磨(侯琦推磨)、和。此外,在《宇宙锋》、《花船》等剧目中也插入了一些笛子剧目。罗戏有《打面》、《锯大坛子》(山)、《拐子》(沙洲迁移人)、《胡小放羊》、《灶王爷》(配《跑娃娃》)。其他的昆曲,如《福长春》、《九江口》、《剁姚期》都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