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些有文化历史背景的英语单词。
中国是养蚕大国,是丝绸之乡。
瓷器和丝绸一直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从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不如珠宝和丝绸。
“丝绸”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技术和贸易实力。
即使是现在,丝绸仍然在现代生活中充当着优雅和高贵的象征。
(2)茶——茶
这个词是英国人从别扭的闽南语里偷来的。
茶叶与丝绸、瓷器齐名,堪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
如今,品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中国人对生活的思考几乎可以在挥之不去的茶烟中找到。
根据萧乾的《英国的茶》,“茶似乎是在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首先引入欧洲的...英国茶最初是由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7世纪40年代,英国人开始尝试在印度殖民地种植茶叶。那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养成了往茶里加糖的习惯。
“据说即使在二战这样的物资短缺时期,法国人也是限量供应咖啡,而英国人要的是茶叶和一点糖。
茶成了欧洲人的“脊梁”,欧洲人只能带着茶香走路,这不是当地的历史和传承;而是对外来文化的征服和同化。
18世纪的柴·施蒂尔顿勋爵在给荀子的信中简单地写道:“茶虽东来,终闻君子;而可可则是一个流氓,一个懦夫,一个粗野的畜生。
"
世外桃源-尚吉拉(世外桃源)
这是两个相似的词。
两者都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香格里拉”来自* * *,传说中的地方香格里拉,“世外桃源”是蒙古的首都。
如果要表达“世外桃源”,一般会用“世外桃源”这个词。
看来,美国作家梭罗这个假装出世的人,在瓦尔登湖边白当了那么久的“隐士”。
讲究“眷恋山河,超然物外”的哲学,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四)风水——风水
风水,或者音译。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在活人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集体智慧。
虽然有人打着所谓“科学”的旗号指责风水是封建迷信;然而,对所谓“科学”的迷信和自满是另一种迷信。
风水的总体原则是“趋利避害”,这也是安全生存的最低信条。
近年来,风水在美国非常流行,中国人嘴唇和牙齿之间发出的音节成为当代人迫切需要探索的知识。
(5)茶点-点心
一听发音就知道这个略带资产阶级情调的词来自福建广东。
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几杯印度红茶,往往只是一碟甜点。
英语本来有蛋糕和零食的词汇,但是没有使用。他们坚持要从中文里拖出一个生僻字。
恐怕有一种与时尚接轨,与东方同步的优越感。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点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英语外来词。
(6)走狗
中式英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一种被人驱使而忘义的“三害”。
没有办法证明这个词是首先在中国还是在英国使用的。重要的是,英语世界接受了“走狗”,用中国人的思维培育了这个“外来词”。
在接受词汇的同时,也无形中接受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7)纸老虎
这是最值得记忆和骄傲的新词。
创始人应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老人家是一个博学的诗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政治家,是一个有战略计划的军事天才。
美国人硬吗?苏联人牛逼吗?原子弹威力大吗?.....在他眼里,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
只要我和中国人作对,我就不得不遇到困难,看看谁掌管世界的盛衰。
50年代的“美帝国主义”,60、70年代的“苏修”,都成了* *嘲讽的“纸老虎”。
这种藐视强敌,自强不息的精神,当然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谈笑间创造了一个词,让中国的对手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8)大亨、富翁、巨人。
这个称呼是近几年才在街头流行起来的,指有钱有势的商人或企业家。中国的传统称呼是“大掌柜”。
被英文带走,也是闽粤之地的音译。
可见,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商人是有口皆碑的,凯尔波罗在书中描述的东方,富甲一方,人丁兴旺,遍地黄金。
访问中国就像一些“假洋鬼子”现在去拉斯维加斯一样。
(9)赌场-赌场
这个词看起来是地道的西方舶来品,“赌场”的发音其实是福建方言的音译。然而,为什么英语用它来表示“赌场”呢?据说很久以前,移民美国的福建打工者拿着一点微薄的工资,无聊的时候就聚在一起赌博,碰碰运气。
每次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大喊:“来了!来了!”没想到,一个现代词汇被错误地赋予了英语。
(10)小费、小费——康肖
这个词是闽南话“谢谢”的音译。
为了给人一点奖励,就意味着账单上的东西。
英语世界就像“钱”一样,渴望“Cumshaw”这个丰富的词。
虽然中国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但他们对钱并不吝啬,甚至比西方人更慷慨。
偷换了“Cumshaw”这个词的欧洲人,一定看到了中国人过去是如何挥金如土的。
其实对待金钱,东西方没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