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石窟历史简介

龙游石窟位于中国浙江境内,有良渚和河姆渡文化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钱塘江上游,曲江与灵山河的交汇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名叫“龙游”。县城虽小,但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称“谷米”,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浙江第二大古都。龙游石窟位于县城以北3公里处的一座临江小山上。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铜坛山”。方圆只有几英里远,但在山腰上有24个大小不一、布局精巧的工人洞穴。在被发现之前,它们都被淹没的泥土掩埋,洞口的岩体坍塌,很难看到真实的内容。当地政府现在已经开发了五个这样的洞穴供游客参观。这些洞穴的形状和规模大致相同——洞厅面积从数百平方米到千余平方米不等;洞穴的高度从20米到40米不等;孔都是长方形的;洞壁陡峭,洞顶倾斜呈弧形延伸;洞内有2到5根粗大的石柱支撑着屋顶,它们的横截面都是铁制的,最大的一根需要5个人才能抱起来;无一例外,洞顶、洞壁、石柱表面都雕有细斜纹,看起来像虎斑;从洞口到洞底有一条宽大的石阶,石阶为波浪流形;在每个洞穴的底部,有一个或两个挖掘的石池和人工斜坡...大量的专家学者对石窟的年代和用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论证:采石场、墓葬、军用储物站、冰库、巨石文化、“道教天堂”、“造反矿工居住的地方”等等。龙游石窟在今初曾被认为是“废弃采石场”,所以刚被发现就没有引起轰动,六年来默默无闻。直到1998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发现类似的石窟遍布曲江北岸,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个洞窟。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水平下,这个浩大的地下工程的建成,真的让今天的人不可思议。石窟中的无数谜团,让观众“进了石窟就充满了好奇的寻求者,出了石窟就成了谜语者”。在众多研究者中,浙江大学楚蔡亮博士经过10多次的实际调查和各种史料的查找,提出龙游石窟最早发掘于西汉宣帝,其功能是储存粮食、货物和战备物资,历代尤其是隋朝称之为“北仓关”,当时列为“古迹”。楚博士还发现了两个令人信服的典型洞穴,一个是离铜潭山上游不远的簸箕洞(宋代有记载,称之为“千古”),另一个是离下游不远的石洞(前面有三个带防水石堤的洞穴)。但目前至少可以断定,龙游石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此外,也为国外学者提出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打洞”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