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玻璃在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遗憾的是,严格来说,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玻璃制造技术。
历史上,中国已经制作了琉璃,一种类似玻璃的材料。在中国古代,制作有色眼镜的原始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取,经过提炼后制成有色眼镜。中国制作琉璃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周。琉璃与玻璃性质相似,但成分不同。中国人烧制的玻璃是铅钡玻璃体系,不同于西方的钠钙玻璃体系。但是这种玻璃不透明模糊,也没有玻璃明亮。如果用玻璃杯子盛温热的酒,会有裂痕,实用性很低。相反,中国的名片瓷更好,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耐热性能好,实用性强。
这似乎是一个岔路口:玻璃和瓷器分别代表两条路。中国人掌握了瓷器的烧制技术,精益求精,在瓷器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把玻璃的制造抛在了身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对陶瓷的热情制约了玻璃工业的发展。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在没有玻璃的古代,食物和饮料都可以用瓷器包装,窗户是用来挡风的?
明瓦。有一种材料叫明瓦,是用蚌壳打磨成的,有四个圆角的方形薄片。它是半透明的,最早出现在宋代。只有少数富裕家庭可以使用它。桐油纸。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蒙面人用手指戳透足够多的纸张,窥探屋内的情况。大部分普通人只能用纸糊窗户来御寒。东北还有一个怪现象:?窗户纸是贴在外面的吗?。你要知道东北的冬天很冷,室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老是结霜。如果窗纸贴在里面,霜很容易碰到室内高温,就会融化,这样窗纸就会被水破坏。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在外面贴足够的纸来减少。这是古人的智慧,不断求索,令人钦佩。
玻璃制造起源于埃及和希腊,罗马人改进并普及了这项技术。对中国来说,玻璃是舶来品。关于玻璃制品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明朝郑和下西洋带回了烧玻璃的工匠。还有一种说法是,玻璃制品是清朝康雍年间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却是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拥有的精美饰品和工艺品。
虽然在今天,玻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几乎随处可见,但是在明清时期,玻璃的价值已经可以媲美贵重的首饰了。
《红楼梦》里,老太太身边有个丫环叫玻璃。贾母身边的丫鬟,都是袭人伺候贾母时,用珍珠、琥珀、翡翠、玻璃等名贵材料来命名的。珍珠?后来宝玉改名叫袭人。可见,在曹雪芹所在的清初,玻璃是非常珍贵的,与琥珀、玉石价格相当,所以和琥珀、玉珠一样,作为侍女的称呼而闻名。
清朝的时候,皇宫内务府办了一个玻璃厂,制作的玻璃非常昂贵,只能作为皇家的享受,或者是皇帝赏赐给信任的官员。直到1922中国第一家玻璃厂在青岛建成,中国的玻璃制造业才开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