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玻璃的?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常见的普通材料,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玻璃一直是一种廉价的普通东西。事实上,玻璃曾经是历史上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吹制方法的发明,玻璃才逐渐成为制作日用品的材料。在之前漫长的岁月里,玻璃一直是堪比黄金和宝石的奢侈品,只有少数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玻璃等产品本质上和瓷釉一样,都是一些砂岩矿物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的硅酸盐材料。这种材料可能是最早烧制陶器时偶然发现的。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玻璃器皿出现在约3600年前的两河流域。中国最早的玻璃出现在春秋末期。中国古玻璃与西方玻璃在质量和体系上不同,化学成分也不同,属于铅钡玻璃。
由于玻璃温润透亮,与玉石高度相似,早期中国玻璃制品的主要作用是代替玉石,制作类似玉石的礼器。这种情况在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地区尤为普遍,可能与当地玉石资源匮乏有关。
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琉璃制品逐渐从玉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工艺品,但更多依赖西方进口。从南北朝到唐宋,人们也对来自西方的琉璃制品倍加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佛教有关,因为佛教把琉璃制品视为七宝之一。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很多,其中琉璃是最常用的,其他名称还有玉林、徘徊、轩朗、姚郁、露露、于颖、馈线等。玻璃这个名称最早是在南宋时期使用的,被称为从西方传入的玻璃器皿。
中国春秋晚期,剑格两侧其实已经有了镶嵌着许多小气泡的浅蓝色玻璃。只剩下两个了。上面的玻璃砖不含铅,只有钾玻璃。战国时期著名的玻璃器皿是蜻蜓眼,真正的铅钡玻璃出现在战国时期。还有玻璃墙,玻璃剑,玻璃封印等等。这一时期的玻璃器皿多以镶嵌器皿装饰,独立器皿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