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农民,年收入500亿,培养了48个亿万富翁,大妈保洁身价千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温氏美食集团出现在名单上。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温氏集团是做什么的,做什么生意的,但在这个榜单上,温氏集团“异军突起”,以6543.8+090亿元的市值位列榜单第26位。
虽然这次上榜了,但是因为股市大起大落,没过多久就反弹了。
但这也让人疑惑,温氏集团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这家企业背后有哪些故事?
石闻集团的主业,其实并不那么“高大上”——那就是养猪。
在我们现在的文化观念里,养猪这个行业并不光彩,更谈不上暴利,但温氏集团为什么能做到如此巨大的规模?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温氏集团的诞生中找到。
上世纪80年代初,受改革开放浪潮影响,广东省云浮市一位名叫温北英的养鸡户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养鸡场。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养鸡场很快陷入了财务危机。
当时,温北英非常气馁,甚至一度决定关闭养鸡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农民走了过来,让温北英买些鸡,养在家里。那时候的温贝英已经不打算在生意上“打拼”了,看到有人帮他“回血”也很开心。
只是赊账给了这个农民一批鸡,附带饲料、药品和相关技术。临走前,他还告诉那个农民,如果他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他。
在他的帮助下,农户的鸡很快就放生了,温北英主动帮他联系买家。长此以往,两人都赚了一笔小钱。
其实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有发现其中的商机,但是当农民赚钱的消息回到村里,村子就炸开了锅。
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文北影,想和他做生意。文北影的鸡很快被抢购一空,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他甚至特地买了一批货...
直到这时,温贝蔡颖才突然意识到,这并不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商业道路。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探索出了“公司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
温北英联合7个养殖户集资8000元,* * *共同创办了畜牧合资公司,也就是温氏集团的前身。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公司迅速迎来成长,逐渐成长为当地知名企业。
石闻集团的领导层深深知道,没有无数农民的支持,公司无论如何也跑不起来。原董事长文鹏程曾公开表示,公司的创始理念永远是“* * *”,让更多人吃到蛋糕,让员工在公司发展中分享红利。
为此,公司成立后,温氏集团采取了员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现在温氏集团持有的股份已达7000多股。
此举虽然减少了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但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员工和股东的利益统一,使温氏集团在决策和具体执行上处于内部统一的状态。这就是温氏集团成功的秘诀。
去年,石闻集团水产业收入达到700亿人民币,市值超过万科,成为中国水产业的神话。
在温氏集团,员工持股占很大比例。以前石闻集团有个保洁阿姨负责打扫卫生。光是这个保洁阿姨手里,就有几千万以上的集团股票!
在温氏集团的所有员工和股东中,诞生了48位亿万富翁。
无数普通农民因此受益,这种“还政于民”的精神,全世界也很难找到第二个。
然而,与普通的私营企业不同,石闻集团非常重视创新和业务扩张。
养鸡项目稳定下来后,集团内部召开会议,认为养鸡已经到了自己的上限。无论增加多少投资,都没有多少回报。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该集团决定扩大到养猪业。马上着手这件事,从购买猪苗到销售渠道,公司解决了所有问题,养殖户只需要养猪。
最终公司会按照合同价格回购给养殖户,还会额外补偿托管费。
温贝颖发明的商业模式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从好的方面来看,它整合了采购和分销,可以节省一些成本,避免农民承担的风险。
然而,从负面来看,集团面临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毕竟市场是多变的,谁也不能保证从合同签订到出栏这段时间,猪肉价格会不会在市场上波动。
很多人劝文北英谨慎,但文北英断然拒绝。他说,集团是为农民服务的,所有利润都要和农民分,所有风险都要集团自己承担。
2004年,国内爆发严重禽流感,温氏集团合作的养鸡户几乎全部损失惨重。
为了稳定群众情绪,温氏集团拿出44亿利润中的36亿作为补偿安抚农民。
2013年,禽流感再次爆发。由于瘟疫,市场信心大减。温氏集团收的活鸡堆积如山,没人敢买。这个时候,集团还是向养殖户保证,每只鸡至少赚一块钱。
在几乎亏本的借贷模式下,温室集团名声在外。短短几年,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五的水产养殖企业。
从一个地方小厂到一个巨头,石闻集团已经完全完成了自己的转型。
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直接体现在抗压能力上。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我国养猪业受到很大影响,几乎人人损失惨重。
中国“养猪业第一股”牧原集团当年亏损十几亿,雏鹰农牧也亏损五个多亿。只有石闻集团在风暴中稳步前进,当年甚至赚了几十亿。已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水产养殖集团。
为什么温氏集团能屡屡抵御疫情的冲击?这主要得益于其运营者的远见卓识。
温氏集团及其重视科技对水产养殖的加持,早在1991,温室集团就已经开始了信息化管理。那一年,温氏集团只有90万元的资产,但那一年,他们足足投入了17万元,为公司配备了电脑,记录所有的种子数据和饲料数据。
1991做这样的布局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那是世界上第一个“www”网站出现的那一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电脑只是一个科幻小说的概念。而后来广为人知的腾讯和阿里集团,直到1978年以后才陆续涌现。
温氏集团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开发了一套方便农民的管理方法。他们曾经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了一个“中央控制箱”,负责饲养养殖动物和清理围栏。
同时,还有自动报警系统。如果动物出现异常,或者护栏、水质信息出现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并实际做出反应。
如今,与温氏集团合作的农民只需打开手机,就能知道农场里动物的温度和湿度。一个人可以轻松管理几千头猪,每头猪的人工成本不到50元。
为企业和个人都赢得了巨大的竞争力,这也是温氏集团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温氏集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与各大高校合作,寻求更高效的养殖技术。早在1992,温北鹰就拿出了一部分股份,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紧密合作,开发出了更有营养的新型饲料。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温氏集团已经完全实现了饲料自给自足,其集团自制的饲料不仅效果更好,而且营养更丰富,甚至比市场上的其他饲料还便宜。
水产养殖业有一个通用的指标叫“料肉比”,也就是说,多少公斤饲料才能产出一公斤肉。
目前世界养猪业的平均水平是2.8,2.8斤饲料换1斤猪肉。如果使用的材料高于2.8,关联企业将很难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消耗少于这个数字,企业将获得比同行更多的利润。
那么温氏集团的饲料肉比是多少呢?答案是2.3。也就是说,单就饲料而言,石闻集团可以比同行少花18%。正因如此,石闻集团也被称为水产养殖业的“华为”。
如今,石闻集团年屠宰生猪数量已达2000万头,占全国市场的4%,堪称中国水产养殖龙头企业。
长期以来,关于温氏集团骗取国家生猪补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这种观点不可能完全没有根据。按照今年最新的养猪补贴政策,国家每头猪可以补贴200元左右。
如果温氏集团的2000万头猪全部获得相关补贴,可以获得40亿元左右。考虑到温氏集团每年的总利润只有70亿元,这个数字可以说是言过其实了。
但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养猪是一项艰苦的工作。2020年温氏集团在生猪方面的总收入是500亿元,利润率只有14%。
剔除这40亿补贴,收益率只有6%,几乎相当于普通理财产品。
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必然会导致更多资本流出养殖业,转向其他领域,导致我国整个养殖业难以健康发展。中国人想吃肉,不得不花更多的钱从国外进口肉。因此,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是必要的,也是有益于民生的。
对于温氏集团来说,40亿的补贴只占其猪肉收入的不到十分之一。温氏集团2020年财报显示,当年集团总收入为749亿元,国家猪肉补贴仅占其总营业额的5%左右。
这个数字不小,但说温氏集团是靠骗国家补贴做大做强的,显然不合逻辑。
由此可见,仅仅依靠国家补贴,是完全不可能做出这样一个千亿市值的企业的。
温氏集团虽然得到了国家的照顾,但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值得我们肯定。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石闻集团多年来一直立足于工业。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类企业对经济稳定也有巨大作用。
去年,世界总产值为80万亿美元,而股票市场的证券总额超过3000万亿美元。
一个互联网企业,短短几年就能做到几千亿的市值。相比之下,大多数实体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人往往在自己的领域默默无闻几十年。
这背后的现实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这些实体是否强大,关系到国家的硬实力。毫不夸张地说,石闻集团是“水产养殖的华为”。
石闻集团最初是由七个农民建立的。通过合作共赢的模式,用几十年的努力做大做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象征。
他证明了广大劳动人民可以不靠或少靠资本加持而成功。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这些困难的民营企业更多的包容。
参考数据
【1】猪鸡业务增长,石闻股份2019净利润增长2.5倍。新京报
[2]温氏股份拟81亿元控股新大牧业,实现河南市场零突破。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