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十大珍品?

辽宁省博物馆现有文物17大类110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486件(套)。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表示,为了让观众在免费开放后看到最好的展品,不惜重金拿出镇馆之宝,推出了7个各具特色的展览。遗失的清代书画是廖波最著名的品牌。末代皇帝溥仪走私出宫的书画珍品,平时都藏在图书馆里,50多年来只公开展出过10多次。在免费对外开放之际,廖波举办了“清宫流失国宝书画特展”,120件曾藏于皇宫禁地的珍品将分批展出。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墨迹《东晋赋》、唐代孤本仕女画、《仕女花图》、唐代“曹圣”张旭墨迹中的“四首诗”等20余幅。此外,辽河文明展、中国古代碑刻展、中国古钱币展、辽代陶瓷展、明清工艺品展、古代文人墨客特展等也是亮点。

十大市政厅之宝

一、传说中的国宝《瑞和图》

《瑞和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赵霁书画中的瑰宝。难得诗词书籍绘画工具都很优秀。图为彩云环绕的汴梁宣德门,上方飞鹤盘旋,两只鹤站在猫头鹰的尾巴上,遥相呼应。图中只画了宫门的书脊,突出了仙鹤的聚集,在肃穆中透露出一种神秘吉祥的气氛。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改变了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构图方法,用飞翔的鹤填满天空,而一线的屋檐不仅反映了鹤群,还赋予了画面一个故事。画技特别精湛。图中仙鹤如云似雾,姿态多变,毫无相似之处。更刺激的是,天空满是石青,薄而隐隐,颜色鲜艳。鹤身着墨,鹤眼沾生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卷后是惠宗薄金书的题词和诗句,上书“御画合书”,落款“天下一人”。观察其书风,颇为苍劲爽口,侧峰如兰,字里行间洋溢着美的神韵。“瘦金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二,到了清代,云龙人物图案转向了象牙球。

清代云龙人物纹象牙球高52.2厘米,顶部直径12.9厘米。上面雕刻着祥云,十多条健康的龙或露着头或露着尾在云中穿行。大球里层层雕出二十一个小球,相互嵌套,可以层层旋转,装饰满地。三根柱子,顶上有六层雕刻的象牙球,上面有和大象牙球一样的花纹;其下有四脚座,座顶雕有柱状承重板。精湛的雕刻技术令人惊叹。

三、唐代的《花与仕女》

周是唐代宫廷画家,擅长画贵夫人。他作品中的人物衣着朴素,色彩柔和,详细描写了一位贵妇人的闲适生活、孤独空虚甚至悲伤的精神状态,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和刻画更为深刻。他的作品《仕女花图》主要表现了唐代宫廷仕女的生活。它是一幅反映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杰作。是杰出的艺术瑰宝,在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中不可多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画中丰富的身材,华丽的服饰,精致优雅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唐贞元时期贵族生活的一面。

四、田童邮报万岁

武则天在唐朝生活了两年(公元697年)。根据王羲之第十一世孙王所赠的一幅王羲之书法帖的原件,由图书馆书法家勾出的一幅王羲之汉书,是王羲之和书法最可靠、最准确的摹本,堪称“天下第一书”。王羲之的书法代代相传分为两类:一类是木刻或石刻的碑;二是唐代蜡纸抄写的墨书。至于他直接写的原作,北宋时期只有几部,后来都失传或毁了,只剩下石刻拓片。因此,此唐人手卷虽为摹本,但其双钩填墨的描绘手法使其真实地反映了王家的书法风格,内容丰富,包括王家七人十帖,为我们研究王家书法传承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证资料。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在看完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套藏品后评价说:“唐代王羲之帖,无论现存还是失传,都是一品难求;如果能证明唐代时是谁最初藏的,谁抄的,什么时候什么时间,恐怕除了这一卷《王羲之书》就没什么可考的了。”

五,一个单位五千美元。

历代钱币是辽宁省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廖波的收藏中有超过7649件货币文物,从夏商时期的贝币到中国人民的人民币和流通纪念币。历史跨度巨大,序列性极强,稀有品多。其中,五千元平刀为稀世之宝,又名金错刀,为青铜所制。钱体由刀圈和刀体组成。刀圈像很多钱,上面有“一刀”两个篆字。刀形如刀,上面铸有“五千平”三个篆字。表面无锈迹,有黑褐色包浆。因为收藏和摸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轮廓圆润浑浊,铜色温润。排版平整有光泽,铸造美观精致,非常工整。是稀世珍宝,被后人誉为“钱绝”。这件金错刀曾被李作贤收藏,铸造于王莽年间(公元7年)。当时规定一金错刀相当于五铢五千块,两块换一斤黄金。

六、《Xi石平经》

《西平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在石碑上的官方儒家经典。蔡邕、李训等权威学者主持了文本的修订工作。铭文内容包括《吕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书,印在64块巨型石碑上。《西平石头记》因刻于西平四年(公元175),汉代又称《石头记》而得名。这部石经的每一个字都只刻一种隶书字体,所以又叫“一字石经”。《诗经》在当时国家的首都洛阳太学讲堂前的东侧出版,供学生观看抄写。七年后,在汉末的叛乱中,董卓烧毁了洛阳宫殿和寺庙,使国子监成为一片废墟。隋开帝六年,《诗经》装入长安。后来被破坏成今天的残石,散落在全国各地。石原残本《石经》被现代学者马恒收藏。其中一部分被罗振宇购买,后被辽宁省博物馆保存。《Xi石平经》用标准的四部隶书写成,用词端庄秀丽,气势沉静。

七、刻历史故事,画象牙板。

一套65,438+02块象牙板,为清代历史故事雕刻。在长10.2、宽6.7厘米的象牙板上,用微雕的方法刻出了唐尧、虞舜、于霞、周武王、周成王、汉高祖、汉光武帝、汉昭烈、唐太宗等12位名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分别是轩辕氏造南导车、金梦晋见吴王、汉高祖买酒配公、昭烈皇帝三访草堂、唐太宗加纳王国十思。用黑漆填满雕刻的线条,就像画一个图形。微雕,俗称“鬼工”,意思是人不能努力。这套作品在1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雕刻线条苍劲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比如《加纳王国唐太宗十思》中,唐太宗垂眉,神情谦和,坐在桌子对面的谏官戴着官帽,双臂放在桌子上,眼睛抬得老高。

八、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 ~ 6000年。辽西地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玉器繁荣时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辽宁建平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玉器。猪头呈龙形,全身鸡骨白,部分发黄,土黄色。龙身蜷曲,首尾相连,沉重而粗糙。猪头的形象栩栩如生,头肥耳大,眼大嘴宽,口鼻突出,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呈眼圈和刻纹皱纹。中间的环孔是光滑的,背面有个小孔可以挂绳子。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已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九、《茶花蝴蝶图》

缫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业。它以生丝为经,全彩丝为纬,采用“整经断纬”的织造方法织造而成。正反面的图案和颜色一模一样。南宋著名的女缫丝艺人朱克柔(1127 ~ 1162)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此图在风中编织盛开的山茶花,一只蝴蝶正对着左上角的山茶花。山茶花的花瓣重叠清晰,层层褪去呈现出明暗的变化。脉络清晰,风中反转的正反片也历历在目。最奇妙的是,一片树叶被虫子咬过的痕迹也是真实生动的。这两件作品都是平纹编织,没有钩针,使得整个画面干净整洁,主题鲜明,色彩的选择也恰到好处,不愧为传世名品。

十、杨的《苏州繁华图》

清代徐扬的《苏州繁华图》长12.5米,是廖波馆藏中较长的一幅书画作品。徐扬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受到乾隆的高度重视和赏识。这幅画是带着感激的风俗画杰作。画面色彩淡雅,风格清新自然,鱼、犊、书、柴等各种颜色的人物4000余个,精致生动地展现了清代苏州的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