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拉特人的民族历史与变迁
阿拉波谭和其子嘎丹次林(1698-1745)统治时期是准噶尔汗国的鼎盛时期,疆域覆盖新疆、青海、蒙古西部等广大地区,数次击败清军。1745年,盖尔丹·次林去世,其子次林·多兹纳·穆扎勒继位,史称阿占。他年少荒唐,对政务不理不睬,囚禁了为自己管理国家的妹妹伊兰·巴贾德。结果他的妹夫赛因博克秘密建立了阿占的同父异母兄弟喇嘛达尔扎特,杀了阿占,汗国陷入连年内乱。1752年,准噶尔汗国开国元勋阿拉波·谭的孙子达瓦奇密谋对谭的孙子阿穆尔·萨那进行暗算,最终消灭了赛音博克和喇嘛·达尔扎特的势力。达瓦奇自立为可汗,引起了阿穆尔萨那的不满。1755年,阿穆尔萨那到清廷,以向导的身份进攻准噶尔汗国。达瓦奇率军抵抗,战斗次数有大有小。至此,曾经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在内忧外患中灭亡,存活了115年。
独一无二,和成吉思汗一系列的东蒙古人有时是盟友,有时是敌人。一些西部蒙古人仍然留在家里,要么在准噶尔,要么在蒙古西部。另一部分Huirat联盟,包括托尔古特、霍舒特、多尔贝特等部落的全部或一部分,在17世纪初穿越西伯利亚南部迁移到乌拉山以南,再从那里迁移到沃瓦河下游。1771年,居住在窝瓦河左岸即河东的人回国;在右岸,卡尔梅克,包括现代的图尔库特人、杜尔博特人和布扎瓦人,留在了俄罗斯。这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元代称“汉伊拉提”,明代称“瓦拉”,清代又称“额鲁特”、“额鲁特”或“西蒙古”、“莫Xi蒙古”。在国外叫卡尔梅克。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图尔库特四个部落。卫拉特蒙古“地域位置”和“人文位置”的变化导致了卫拉特蒙古社会文化的变迁,卫拉特蒙古文化的时代演变和地域发展与历史上卫拉特蒙古的迁徙行为密切相关。卫拉特蒙古人在迁徙过程中,受到自然条件和自身社会进程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不言而喻,卫拉特蒙古人的迁徙与卫拉特蒙古人的历史是同时开始的。卫拉特蒙古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规模巨大,分布广泛。从其大规模、远距离的人口流动和在外国居留的历史事实来看,可以说卫拉特的蒙古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移民,而且具有国际移民的性质。
纵观国内外卫拉特蒙古人的迁徙过程,可以看出,卫拉特蒙古人经历了一个长距离、长时间的迁徙历程,成为政治移民、军事移民、生存移民,居住在祖国西北,生活在国外。迁徙作为重要因素之一,促进了不同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中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价值观的形成,即其文化过程造就了其多元文化形态和国际跨文化特征,推动了卫拉特蒙古人的社会进程,使其社会组织、阶级划分、社会分层、权力结构和民族归属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出卫拉特蒙古人后裔多民族归属的现象,产生了不同国家、不同国家。
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卫拉特蒙古人经历了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分化。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在卫拉特蒙古人长期迁徙、分合的历史演变中,卫拉特蒙古人的发展过程“自成吉思汗以来,已分四千户。
斯威拉特名字的由来:这四千户,就是早期的斯威拉特。从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对外战争开始,经过阿里巴巴兄弟与海都三十年的战争和北元长期的内斗,形成了联盟。这个联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大四卫拉、卫拉可汗、小四卫拉。“而且由于它的跨国迁移,形成了跨国异质发展的一个分支。可以说,卫拉特后来的蒙古人,已经不是纯粹的所谓早泳、刺人了。通过与不同民族的密切接触,在本民族和所属国家社会文化的互动影响下,卫拉特蒙古族吸收了不同民族,社会文化得到了调整和融合,成为一个文化大融合的群体。显然,卫拉特蒙古人的迁移和认同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