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的起源

关于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义帝酿酒,有人说杜康酿酒,有人说始于黄帝时期。更神话的说法是:“天上有酒星,酒也作,与天地相合。”学术上公认的,是我国晋代学者蒋通提出的“空桑得偶然”的自然发酵学说。西晋官员蒋通在《酒饮》一文中写道:“酒之盛,源出于帝,或云义帝,谓之杜康。食之不尽,有空桑,滞香久。这是由于这一点,并不奇怪。”即人们不经意间将剩菜倒入灌木丛中,大米和小麦混合在一起,自然发酵产生酒。

粮食的过剩是黄酒生产的必要条件。浙东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人工种植的大米和类似酒器的陶器证明,原粮酿酒的起源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黄酒官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诗经》中,关于种稻、酿酒、饮酒的描述有50多处,距今已有2800多年。越王勾践时期,也有很多关于黄酒的文字记载。如《国语·于越》记载:“生一夫,二壶酒,一犬;生个女人,两壶酒,一只海豚。”这是越王为了增加国家人口以补充军队和劳动力而采取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鲁春秋·秋吉纪顺民》记载:“甜头不够,敢吃;有酒之河,与民同流。”体现了越王争取民心的决心。《吴越春秋》中记载:“我邀你荐乳,我饮二酒。”“喝了酒起来,请叫万岁。”可见,在春秋时期,黄酒已被用于国家大典。《汉书·食史》记载:“一酿用两种粗米,一曲作六种酒。”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材料和成品比例的记录。

黄酒发展至今,产地广泛,品种繁多。著名产地包括浙江、江苏、福建、上海、湖北、山西、山东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