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港的历史演变
日据台湾时期,苏澳镇与花莲港之间的道路于1931(现苏花公路为台湾九号线一段)建成,使花莲港与台湾省北部的陆路连接畅通,但货物运输仍不方便。台湾省总督府认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东台湾省的交通设施还不完备,地方发展还存在很大障碍。
于是在同年起的八年间,总投资742万日元的花莲港街商业港(米仑,现称花莲美仑)开工,1939年建成三个码头,可停泊3000吨级货船。随着1940华东水电发电的完成,拟设置一大批临港工业如铝、电、氮、金属冶炼等。扩建港口尤为必要。因此,第二期港口建设工程以500万日元启动,计划于1944年完工。然而,由于太平洋战争,该项目来到了一个无形的停顿。
花莲港的存在对花莲经济有重要作用,很多位于花莲的大企业都因为花莲港而设在这里。
花莲港在战后初期满目疮痍,年吞吐能力只有几十万吨,进港船只也只有几百艘。到2000年,年吞吐能力已超过1700万吨,进港船舶达2000多艘。从亏损到盈余,实现带动台湾省东部经济的任务,成为国际著名商埠,可以说是稳步前进。配合政府“东沙西运(北)”的政策,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沙荒问题。随着邻近的林岫乡和平村和平水泥港开始运作,花莲港的交通量开始略有下降。
2001与日本石垣港缔结为姐妹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