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投资约9亿元接手力帆“起死回生”。谁漂亮?
欢迎投稿| autodealer @ 163.com
2012年,在年产5万辆的俄罗斯汽车工厂里,力帆的产量占了一半以上,工厂还生产少量吉利和长城车型。——自主品牌在此期间的出海,就是力帆和吉利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例子。
八年过去了,彼此的境遇已经大不相同,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交集在2020年底迎来了巨变。
65438+2月2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股份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基金,由吉利麦捷和两江基金共同出资设立。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满江红公司和重庆两江管委会及其背后的吉利成为力帆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三天后,力帆发布了详细的权益变动报告书,这意味着正式交割指日可待。同时,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正式入股力帆。
力帆今年8月申请破产重整,6月5438+065438+10月发布重整计划。吉利科技作为“白衣骑士”,挺身而出,避免了力帆破产的结局。
去年,力帆11首月销量还不到吉利11首月销量的五分之一。在车市寒冬常态化和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在已经变成了实质性的合并。
早在2018入股戴姆勒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谨慎预测,未来全球传统汽车行业只有两三家企业能够存活。“谁能占领当时的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赢家。”
吉利为什么要拯救力帆?
165438+10月9日,ST力帆发布了*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投资者股权调整方案的公告。根据公告,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将取代力帆股份,成为*ST力帆的控股股东。公告信息显示,吉利科技集团出资约9亿元,以产业投资者身份参与本次重组,成为力帆股份第二大股东。
之所以是间接持股,是因为参与*ST力帆重组的不是吉利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而是吉利迈捷。后者成立于2015,隶属于吉利科技集团。主要从事新能源、未来出行等前瞻性业务,如飞行汽车、低空卫星轨道等。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拥有丰富的产业重组和战略管理经验。
据了解,围绕力帆完成交割后,吉利科技作为产业投资者,将在主营业务升级、现金流支持、运营管理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中国资本史上首例汽摩行业上市公司重组案例。复杂的债权关系和业务体系堪称史上最复杂的民营企业重组案例,其成功交割无疑为今后的企业重组提供了经验。
吉利参与重组正是因为力帆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的,有比较深厚的产业积累和技术积累,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广泛的销售网络渠道,以及大量成熟的产业工人。
同时,重庆所在的成渝经济圈致力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大数据智能升级。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区位优势也与吉利科技在新能源和物联网方面有很大的协同效应。
换电业务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6月165438+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指出,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提出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
早在2018,力帆就公告称,通过定增募集的24.8亿元将用于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汽车平台开发、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汽车16亿WHr锂电池等项目。
今年9月,吉利科技发布了全行业首个集换电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制造、换电站运营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商业模式,以技术的开放共享推动换电业务服务的快速普及。
公开资料显示,重组投资方将通过授权生产的方式,授权上市公司免费生产一款车型,并通过合作、开放等多种渠道,开发后续车型,改造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此前,力帆汽车在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重组工作完成,将首先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80V换电池纯电动MPV枫叶。
资料显示,吉利科技集团已签约运营重庆、济南、杭州、淄博等地超过65,438+0,000座电站。按照计划,吉利今年将在重庆建设35座电站,2021年100座,2023年200座。
当然,对于吉利参与力帆重组,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吉利近两年的扩张下,投资一个高负债的车企是有一定风险的。
力帆终于复活了。
力帆的兴衰与其创始人尹明善高度相关。
高龄创业的尹明善,从摩托车行业起家,赶超嘉陵、建设,成为重庆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人物。2010上市后,市值达到300多亿,尹明善成为重庆首富。
随着摩托车逐渐被汽车取代,力帆也投资了汽车制造业。然而几经弯路,力帆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对于传统汽车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力帆反复选择复制,最终失去了自主设计的实力。新能源补贴期间,力帆因为电池不符合标准要求,被列入“骗补”企业名单,品牌一落千丈。
2017年,尹明善在力帆股份股东会上正式宣布辞去董事长职务。此后,力帆控股持续面临债务风险。从2018下半年开始,债务的连锁效应显现,大量讨债供应商聚集在力帆集团门口。
真正把力帆的失利带入大众视野的,是2019年底央视对力帆的报道。报道称,力帆汽车总部位于重庆北碚区的生产基地一直处于半停工状态,员工已经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与此同时,力帆汽车的业绩也暴跌了20倍。
去年,在11的月份里,力帆销售了514辆乘用车,其中传统乘用车只有73辆,同比下降98.6%。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41辆,同比下降67.7%。前11月,力帆乘用车累计销量约2.5万辆。
一方面,近两年不断下跌的销量基本让力帆在国内市场失去了存在感,仅依靠少量出口订单,乘用车品牌处于自我抛弃的边缘。另一方面,力帆也已经积极尝试自救,就连年事已高的尹明善也回来带队重组。
为了回笼资金,力帆也断过几次胳膊才活下来。比如654.38+0.5万辆乘用车的鸳鸯地块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改造中心。再如将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以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李。
然而,这些措施都未能让力帆起死回生,就连曾试图阻止力帆破产、直接下令银行不得切断对力帆集团贷款的重庆市政府,也不得不求助于洋兵。
今年6月,当“吉利收购力帆”的传闻出现后,力帆股价直线上涨,封住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力帆股份报价5.5元,涨幅10%。创下了近一年多来力帆股份的新高。
7月,吉利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将推动其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和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两江新区。汽车产业是两江新区的支柱产业,长安汽车、长安福特、SAIC红岩等多家企业入驻。
有业内人士表示,吉利与力帆的接触早有当地政府的意图。吉利的加盟不仅可以加强双方的资源整合,加强吉利与重庆的联系,还可以共同承担历史遗留的债务。
无论如何,这次交割的完成意味着双方在债务分配上达成共识。此次破产重整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于力帆来说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支持,来自基金投资、产业资本以及债转股股东的支持。这种所有权结构将为全新的力帆继续经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