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史前时期:中国的人类活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本地人
一、课程标准
知道北京人的特点,明白北京人发现的意义。认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二、知识梳理
元谋人
1,时间:1.7万年前。
2、生活条件:会制作工具,懂得用火。
3.所在地:云南省元谋县
4.现状: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古人类。
北京本地人
1,时间:距今约70 ~ 20万年。
2.位置:北京西南周口店古龙
3.发现:该遗址发现于1921,以三颗牙齿命名。北京的直立人?还是?北京人?。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的头骨,同年发现了火的遗迹,相继出土了北京人头骨的直立人化石、石器和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还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态提供了重要证据。
4.身体特征:猿的一些特征被保留了下来:低额头,粗眉骨,突出的颧骨,扁平的鼻骨和向前的嘴。
5.生产生活条件:①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制作粗糙的石器(旧石器时代)。②北京人是群居的。(3)利用自然火,可以扑救火灾。(4)用火:照明、防寒、驱赶动物、烧烤食物。(6)历史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完整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三,拓展延伸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生物死亡后,它被埋在沉积物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的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少数特殊情况下,压力高,温度高,沉积的沉积物慢慢变成岩石。生物坚硬的部分,比如骨头,随着泥沙逐渐变得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柔软的部分也会在地层中留下痕迹。这种与地层一起形成的石头叫做化石。化石形成后,几乎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化石已经成为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词汇。根据这些特殊的文字,人们可以了解地层的年代和当时的一些情况。
2.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有什么不同?大猩猩脑容量最小,北京最大,现代人最大;大猩猩头部的血管小而稀疏,在北京很常见,而现代人的血管又粗又密。
3.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用于砍木头、刮棍子、切兽皮、分食物等。
4.为什么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赶动物,改善生活条件。同时,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减少疾病,大大提高身体素质。
5.北京人是怎么得到火源的?煤自燃、森林自燃生命、雷击火、火山爆发、意外碰撞火。
6.元谋人与北京人之比较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课程标准了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以及原始农业的出现。了解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基础。第二,梳理半坡原住民的知识
1.时间:大约6000年前。2.地点:陕西省Xi市半坡村。3.生产生活条件:①磨制石器广泛使用(新石器时代)。(2)种植谷子,养猪养狗;钓鱼和打猎。③住在有厨房坑的半地穴圆形房子里。家用器皿:陶器,可以制作彩陶(面有鱼纹的彩陶盆)。⑤已经会纺纱,会做衣服。河姆渡原住民1,时间:约7000年前。
2.位置: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3号。生产生活条件:①种植水稻,饲养牲畜。(2)农具:用骨头耕地。③使用天然涂料。(4)住干栏屋(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有重要影响),最早的木水井。⑤制作陶器、玉器等乐器。⑥河姆渡人也使用雕刻技术,是世界上最早雕刻象牙和使用天然漆的人。
原始农业的发展
1.考古发现:黄河流域是栽培谷子的最早产地。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栽培粟遗迹约在9000年前。7000年。
2、历史影响:①原始农业从最初?刀耕火种?,发展到用雷等挖掘工具犁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2)农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出现和定居、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③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拓展延伸
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区别?①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②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谷子;(3)两者的建筑风格不同:河姆渡居民的干栏风格;半坡居民的半地下室风格。④两地制陶艺术风格不同。
2.河姆渡的原住民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①从食物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以采集、渔猎为主;河姆渡人有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挖井,喝水更方便。②从居住条件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居住在天然洞穴中;河姆渡人自己建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房屋的结构和风格。(3)从生产工具和家用电器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使用石器时掌握了打磨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的石器和犁耕土地,他们可以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
3.比较一下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居民。
第三课古代传说
一、课程标准认识炎帝、黄帝的传奇故事,了解传说、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炎黄联盟的知识梳理
1.关于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神补天、后羿射日等。
2.部落: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据传说,当时黄河流域有几个大部落,如颜地、黄帝、蚩尤等。部落开始攻伐,然后合并,再组成部落联盟,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战争:①汉泉之战:黄帝联合部分部落在汉泉与颜地展开大规模战争。最后,颜地失败了,向黄帝投降,两个部落结成了联盟。②涿鹿之战:东方的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利用能辨别方向的罗盘,在鼓声的鼓舞下,一马当先,最终打败了蚩尤,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威风。黄帝被选为部落联盟的领袖。(3)经过这种部落联盟,华夏人逐渐形成。所以后人尊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视其为?中国人?自称是
炎帝和黄帝的传奇发明
1,炎帝:相传炎帝教人耕种土地,制作生产工具,种植粮食和蔬菜;他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品,烹煮盐,并教人们进行贸易和交换。传说他还制作乐器、七弦琴和竖琴,拥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相传黄帝时期能建宫避寒暑,会做衣服,会挖井,会造船,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针车。据传说,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凌伦创造了旋律,李寿发明了算盘。黄帝的妻子嫔祖,擅长织布、缫丝。
3.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发掘出水井、蚕茧、丝绸、原始骨笛、船形陶罐等遗迹。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和浙江发现了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这些发现印证了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姚舜禹的退位
1,退位制度: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汤涛、右玉、夏后氏部落。在此期间,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成灾。为了抵御同样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退位制,即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品德高尚的人。
2.的功绩①姚鼓励人们及时开垦和耕种土地。尧年老时,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选了品德高尚的舜为接班人。(2)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赈济水患。舜在年老时让位给了禹。(3)于抗洪期间,三次经过该宅,拒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洪水终于解除了。于在治水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人民的爱戴,被尊为?大禹?。
第三,拓展延伸
1,退位制度的精髓在史前时期,就有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选举制度,当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任何特权。
2.什么样的人可以当选部落联盟的首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关心人民。3.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是什么?选拔人才,重用人才,拓宽用人选人制度。
4.后人为什么崇拜炎帝和黄帝?为什么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①汉泉之战炎帝与黄帝的战争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形成;②涿鹿之战;颜地和黄帝联手打败蚩尤;③炎黄两个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民族的主体;5.古代传说和真实历史的区别和联系?两者有联系:古代传说中有一些可靠的史料,是真实的历史,已经被考古发掘证实。两者有区别:古代传说是文字发明之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对古代历史的夸大;历史事实完全是真实的客观事实。
6.通过本课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考古发掘、文物、神话传说
7.古代传说的历史意义。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历史价值。
8.学习大禹治水故事的精神是什么?创新精神、无私奉献、高度责任感、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9.对姚舜禹退位的理解:?让路?是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选举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第二,这些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退位制度是中国原始民主的具体表现之一。虽然退位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但我们看到退位方式是和平民主选举,而不是个人权力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想法。在古代,退位制度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和社会生产的协调。
历史知识的要点记忆法
1,名词五分法
也就是用五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2位置;3个字符;4内容;⑤评价或意义。这种方法适用于人物、事件、作品的名词。
比如孙子兵法,可以概括为:①春秋时期;②吴;③由军事家孙武;④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战斗经验,撰写《孙子兵法》;⑤世界著名的古代艺术书籍。
2.数学表示方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用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起来,形成要点。
比如过渡时期中国* * *产党的总路线可以概括为?一变三变?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3、提取前缀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或几个字作为要点,组成另一个字或句子。
比如在记日本646年大化改革的内容时,是否可以记为?土改?也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于国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4、谐音趣味记忆法
也就是说,某个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是谐音的,或者是由有趣的词语组成,帮助记忆。
比如1924年苏联成立时加入* * *共和国,能记住吗?吴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这个有意思,记得快,记得牢。
5、关键词形态学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词,归纳成点,提高记忆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把握形成过程: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4完全沉浸。再联系几场外国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深化;③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6、总结记忆方法
就是把某个历史知识概括化,简单化。
比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次革命两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锋(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袖(伊达尔戈、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两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决战(阿亚库乔战役)?123321?我们可以全面把握整个拉美革命进程。
初一历史学习技巧。
1,自学链接
1自学。反复阅读新教材,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上下文,既看书又看图,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放进教材。
2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明确重点难点。
③找出问题。把课文中没有理解的问题写下来或者在课本上做标记。
4家教。补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⑤练习。找到自学思维题的答案。
2.听讲座
(1)集中注意力,尽量排除一切干扰,让眼、耳、手、脑一起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②目的明确。带着新课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学存在的问题听课。
3多思考,勤提问。要建立多个思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理解所学的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④仔细阅读图表。历史课本上有很多图表。学生要按照要求认真阅读,用图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⑤上课做笔记。要统一听,统一记,要有细节,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表。
3.审查会议
①努力回忆。合上课本,记住你所学的内容。如果有什么模糊的问题,打开课本再记。
(2)知识系统化,要抓住中心问题,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清晰连贯。
③整理你的笔记。通过努力回忆,把课文和图表再读一遍,补充、纠正、整理笔记,有利于深入掌握。
(4)填图表,记图表。先做一个历史地图,然后关闭图表回忆。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读一下图表,然后回忆一下,直到清楚为止。
⑤及时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不忘记,牢牢记住。
猜你喜欢:
1.七年级上册历史各单元小结。
2.一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3.七年级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整理。
4.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整理
5.总结七年级历史课本第一册的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