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绑架的意义

2010曾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微博注册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平台越来越显示出影响舆论甚至制造舆论焦点的力量。在2010的诸多公共事件中,微博的作用可圈可点。但微博中的“绑架”事件,不考虑技术层面,本质上反映的仍然是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不可小觑的民间力量的涌动。这种力量促使政府和公民行为共同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回顾微博中持续不断的“绑架”事件,人们在向微博的始作俑者致敬的同时,也对众多网友的热情围观甚至参与感慨良多。许多网友将自己看到的乞讨儿童照片上传到微博,并不断与当地新闻媒体和公安部门互动,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绑架”力量。没有所有的柴火,微博的“绑架”之火怎么会烧得这么旺?民间力量正在督促和帮助警方对“打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而不是袖手旁观。此外,高流动性信息的巨大价值难以用语言来评价。

从微博中的“拐卖”事件中,人们也发现,事件的核心,即拐卖儿童妇女罪,必须得到更有力的处理。孩子被拐一般有两条路可走。首先,它们被“出售”,并与买方的私人收养联系在一起。第二,被迫当乞丐——很多报道梳理出,儿童被拐当乞丐背后有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无论是被“卖”还是被迫乞讨,很多家庭被拆散,甚至家破人亡,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根据近年来警方公布的一些信息,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呈上升趋势。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后果会很严重。

201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对失踪、被拐卖的儿童、女童一律刑事立案的原则,这是针对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上升趋势而明确确立的。当然,这个通知主要是加强司法机关“打拐”的措施,完善机制,并没有更多的延伸。

微博中的“拐卖”事件,与司法机关尤其是警方综合治理拐卖犯罪的努力不谋而合。警方还提出了从“打击拐卖”向“反对拐卖”转变的理念,旨在改变警方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全社会参与的预防、打击、救助综合治理模式。

于是,微博中的“绑架”事件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源头。它提醒人们,“打拐”和“反打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启示人们,从微博中的“打拐”到全社会的“反拐”,应该是必经之路——从个人努力到“全民战争”,伸张正义,消灭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