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船的历史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0000-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木筏,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走向海洋,奠定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基础。据考证,在木筏、船发明之前出现的第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东南部的百越人发明的。
秦汉时期的造船高峰
秦汉时期,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织了一支能够运输50万石粮食的庞大舰队。据古书记载,秦始皇曾经派一位将军率领船队攻打楚国。中国统一后,他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巡航,或在内河巡航,或乘船在海上航行。
汉代楼传
到了汉朝,以船为主力的海军已经很强大了。据说汉朝中央政府仅一场战役就能出动2000多艘船只和20万海军。舰队配备了各种战斗舰艇,包括舰队最前方的突击舰,用来攻击敌舰的狭长战舰蒙冲,快如奔马的红马,全副武装的双板舰槛。当然,建造舰是最重要的舰艇,是海军的主力。造船是汉代著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
三国造船发达地区。
秦汉时期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国时期孙吴生活的江东,历史上是造船发达的吴越之地。吴国制造的战船,最大的一艘有五层,可载3000名士兵。擅长造船的吴灭亡时,金朝缴获的官船有5000多艘,可见造船业的兴盛。到了南朝,江南已经发展成为65438+万吨的大船。南齐大科学家祖冲之(公元429 -500年)为了提高航海速度,造了一艘千里船,在新亭河试航,一天航行一百多里(《南齐书》卷五十二)。是一种带桨轮的船,称为车船。这种船是靠人力蹬轮子推动船前进的。虽然不如利用自然力航行经济,但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为船舶动力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在造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造船的高峰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从此进入成熟期。秦汉时期出现的船尾舵、高效螺旋桨、有效利用船帆等造船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隋朝是这一时期的开端。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造船业非常发达,甚至还造出了非常大的龙舟。隋代的龙舟采用榫接和钉接的方法。用铁钉比用木钉和竹钉连接牢固多了。这种先进的方法在隋朝已被广泛采用。
唐宋时期,船舶的数量和质量都反映了中国造船业的高度发展。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造船业的特点和变化。
大龙洲
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光为了游览扬州,命令官员监督建造了几十艘龙船和杂船。杨光的大龙舟高45英尺,长200英尺。楼上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殿。中层120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三层有九条龙船。
大龙舟有好几层楼高,船体需要大量的大木。木头的长度是有限的,这需要连接许多更小更短的木头。同时,船体骨架与板材之间、船体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连接技术要求非常高。连接不好就不牢固,所以连接在龙舟的结构强度中极其重要。隋代大龙舟的连接方式是榫钉连接。用钉子连接比用木钉和竹钉连接牢固得多。这种先进的方法在隋代已经广泛使用。
郑和宝船
郑和下西洋的主船叫宝船,是中国古代适合远洋航行的优秀船型——福船型。有楼房那么高,底尖宽,头尾高,两边有护板,船舱不漏水。它是在南海和西大洋航行的最先进的海船,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木制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