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1.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一般公认为三个阶段:电动自行车初级阶段、规模化生产初期阶段、超速发展阶段。
2.电动自行车初级阶段也叫电动自行车早期实验生产阶段,从1995到1999。现阶段对电动自行车的电机、电池、充电器、控制器四个部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R&D和生产方面,主要是基于生产企业自发收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观察、小范围市场试发布,这也使得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并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从技术角度来说,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换个新电池一次只能行驶30公里左右,续航时间短,爬坡能力差,容易磨损,电机也是有刷无齿电机。但这一时期的积累,在人才、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奠定了产业化规模的基础。
3.第二个阶段叫初产规模化阶段,因为这期间有几次推广电动自行车的机会,使得挣扎在初级阶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迎来了春天,行业发展进入了规模化,而这些机会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各个城市的“禁摩”和2003年的“非典”。这段时间一般公认为2000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在此期间,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电动自行车性能的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替代产品,其快捷、环保、方便、廉价也刺激了市场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下,原R&D生产企业迅速崛起,一些新企业也开始进入。他们对电动自行车的投资也一直在增加,这使得产能迅速扩大(详见附表1.1)。而且这一时期迅速蹿升的企业都是大规模经营,把老一代的R&D和生产企业甩在了后面。但形成了一些以知名品牌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并根据南北差异,在行业上也形成了以无锡、浙江、天津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
4.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今。这个阶段是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超速发展阶段,被业界戏称为“喷涌阶段”。这一时期,随着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极大地刺激了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扩散,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电池的寿命和容量提高了35%,电机也从单一的刷齿电机发展到以无刷高效电机为主流,寿命5次,效率近30%,爬坡和负载能力约3.5次。性能提升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价格力降低到原来的21%;在控制器系统和充电系统上,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技术突破已领先国际市场,形成了以天能、魏超为首的浙江长兴板块,以康力恩、邓爽为代表的江苏板块,以大瑞为代表的广东板块。电池也有单一的铅酸电池演变成多种类型的高性能电池,锂电池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尤其是简单车型。在电机方面,永磁无刷电机的发明明显加快了行业发展的步伐。电机性能的关键是强磁性材料的性能。在各种永磁材料中,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最好。中国是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和稀土产品制造强国。由于稀土强磁材料性能好、价格低、制造能力强,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的BLDC(无刷DC永磁电机)系统在中国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动自行车行业获得了独特的资源优势。从行业产销总量来看,2005年,全国上百家企业的各种轻型电动汽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总产量预计已超过900万辆,出口约200万-300万辆,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利税约60亿元,相关生产和服务领域将吸纳近1万人就业。中国轻型电动汽车产销已占全球90%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轻型电动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以上是关于电动自行车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相关内容。